踏遍巑岏力未疲,老夫非是大耽奇。
亲看洞口云生处,直待山腰日转时。
九点齐州开远望,三秋恒岳占幽期。
龙峰熊耳高千仞,大石题名道总宜。

【注释】

巑岏:山峰。

耽奇:好奇异之物。

洞口:山的入口处。

直待:等到。

九点:指日落。

三秋:指秋季三个月。恒岳: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幽期:隐士所居。

题名:题写名字。道总宜:认为合适。

【赏析】

《游封龙山 其二》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风诗。此诗描写了诗人游历泰山时的感受。诗人对泰山的景色和历史非常熟悉,他以饱蘸着激情的笔墨,描绘出泰山的雄姿伟概,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诗语言简练,形象鲜明,意境深远,是一首抒情佳作。

首联“踏遍巑岏力未疲,老夫非是大耽奇。”意思是说走遍了这座雄伟的高山,没有感到疲惫,我也并不特别喜爱这奇特的地方。这里运用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泰山的壮丽与高大,也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颔联“亲看洞口云生处,直待山腰日转时。”意思是说在泰山的山顶上,亲眼看到洞口云雾缭绕,直到太阳转到山腰才散去。这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云比作有生命的生物,写出了云的千回百转,生动形象。

颈联“九点齐州开远望,三秋恒岳占幽期。”意思是说站在山顶上,可以远远地眺望到九州大地,而登上泰山,则可以领略到四季的美好风光,并在这里度过隐居的时光。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泰山的高峻,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龙峰熊耳高千仞,大石题名道总宜。”意思是说龙峰和熊耳两座山峰高耸入云,大石上还留有古人题字的痕迹。这里用典,借指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和文化遗产,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