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多奇峰,高者是三仰。
丹崖更安排,不独似悬榜。
千步覆石廊,曲折复下上。
岩楼开谽谺,面势极㝩㝗。
倾曦独照曜,乱石互罗网。
中有碧海桃,倒悬不盈丈。
叶落根自蟠,千岁无复长。
睹兹神理功,吊古忽然惘。
药炉吹死灰,葛翁亦长往。
难闻白鹤音,徒结紫霞想。
平生岩穴心,眷此㨿昭朗。
这首诗描绘了三仰峰的壮丽风光,通过对山峰、石廊、岩楼、碧海桃等自然景观的刻画,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的第一句“武夷多奇峰,高者是三仰。”描绘了武夷山中众多的奇异山峰,其中最为高大的是三仰峰。这里的“多”和“奇”都强调了武夷山的丰富多样和奇特之处。
第二句“丹崖更安排,不独似悬榜。”则进一步描绘了三仰峰的独特之处。这里的“丹崖”指的是三仰峰的红色山崖,而“悬榜”则是指悬挂在山崖上的横幅,两者相互映衬,使得三仰峰更加引人注目。
第三句“千步覆石廊,曲折复下上。”则是对三仰峰内部石廊的详细描写。这句诗描绘了三仰峰内部的石廊,其长度可达千步,而且道路曲折,既有上坡又有下坡,给人以无尽的探索空间。
第四句“岩楼开谽谺,面势极㝩㝗。”则进一步描述了三仰峰内部的岩楼。这里的“谽谺”是指岩石上的孔洞,而“㝩㝗”则形容岩楼的形状奇特,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
第五句“倾曦独照曜,乱石互罗网。”则是对三仰峰周围景色的描绘。这里的“倾曦”指的是斜射的阳光,而“曜”则是指光亮,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幅明暗相间、光影交错的画面。而“乱石互罗网”则形象地描绘出岩石之间的相互交错,宛如一张巨大的罗网。
第六句“中有碧海桃,倒悬不盈丈。”则是对三仰峰内部某个特殊景观的描绘。这里的“碧海桃”是一种传说中的植物,其形状奇特,仿佛是碧海中的一块石头,而“倒悬不盈丈”则形容这种植物的位置非常独特且珍贵。
第七句“叶落根自蟠,千岁无复长。”则是对三仰峰内部某种生物的描绘。这里的“叶落根自蟠”形象地描绘出生物的根盘曲生长,而“千岁无复长”则表达了这种生物千年来始终无法生长壮大的无奈。
第八句“睹兹神理功,吊古忽然惘。”则是对整个三仰峰的神韵和历史意义的总结。这里的“神理功”指的是三仰峰的自然美景和神奇传说,而“吊古忽然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第九句“药炉吹死灰,葛翁亦长往。”则是对葛洪的追忆。这里的“药炉”可能指的是三仰峰中的某个景点或建筑,而“死灰”则可能是指被遗弃或遗忘的事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追忆以及对葛洪的敬仰之情。
第十句“难闻白鹤音,徒结紫霞想。”则是对白鹤的想象。这里的“白鹤音”可能是指白鹤的鸣叫声,而“紫霞想”则可能是对于紫色云霞的憧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第十一句“平生岩穴心,眷此㨿昭朗。”则是对诗人自己内心的描述。这里的“岩穴心”可能指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或理想,而“眷此㨿昭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三仰峰的细致描绘和深情抒发,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关键词如“奇峰”、“丹崖”、“石廊”、“岩楼”、“碧海桃”、“倒悬”、“叶落”、“根自蟠”、“吊古”、“药炉”、“白鹤音”等都生动地描绘了三仰峰的风貌和特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三仰峰之中,感受到它的美丽与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