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雪杨花糁径开,沧浪时度钓鱼台。
月明颗颗螺呈白,可是骊珠出峡来。
【注释】
螺潭:湖名。在今湖北宜昌市西二十公里处,有一座山峰,山上有石洞,形似一只巨螺,故名。
沧浪:沧浪亭,是苏州著名园林沧浪亭的别称,位于苏州城东北角。
钓台: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这里垂钓,因而得名。
颗颗:形容月光皎洁明亮,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骊(Lí)珠:传说中的一种宝石。
【赏析】
此诗首句“翻雪杨花糁径开”,描写的是春日里,杨花如雪花般飘散,落在小路上,铺成了一条白色的小路。第二句“沧浪时度钓鱼台”,则是描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沧浪之畔时常有人在此垂钓,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第三句“月明颗颗螺呈白”,则将焦点转移到了月夜中的螺潭。诗人用“颗颗”来形容月亮,形象地描绘出了明亮的月亮如同无数颗珍珠一般,洒落在地上。这里的“螺”并非指真正的螺蚌,而是用来形容月亮的光芒。而“呈白”则进一步强调了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同珍珠般的洁白无瑕。
最后一句“可是骊珠出峡来”,则是诗人巧妙的设问和想象。这里,诗人巧妙地将月夜中的螺潭比作骊珠,暗喻着月夜的美景就如同珍贵的骊珠般难得一见。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珍惜之心,以及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留存的感叹。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