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立金茎岁月多,标云插汉自嵯峨。
即非承露擎仙掌,岂是分茅继伏波。
日暇盘桓聊寄兴,酒阑徙倚亦高歌。
昔人应为冯夷镇,永奠坤灵控大河。

诗句解析与译文

咏铜柱

注释: 描述铜柱的诗。

双立金茎岁月多

  • 关键词: 双立、金茎、岁月
  • 释义: 铜柱如同两座矗立的金色茎干,历经多年的风霜雨雪。

标云插汉自嵯峨

  • 关键词: 标云、插汉、嵯峨
  • 释义: 铜柱高耸入云,直插入汉水中,显得非常壮观和威严。

即非承露擎仙掌,岂是分茅继伏波

  • 关键词: 即非、承露、擎仙掌
  • 释义: 这些铜柱并不是用来承接甘露(象征皇权)的神仙之掌,也不是用来分割领土以继承英雄伏波将军的事业。

日暇盘桓聊寄兴,酒阑徙倚亦高歌

  • 关键词: 日暇、盘桓、聊寄兴
  • 释义: 在闲暇之时,我在这里徘徊游玩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到了酒意消减的时候,我也会在此处徘徊吟唱。

昔人应为冯夷镇,永奠坤灵控大河

  • 关键词: 昔人、冯夷、镇、永奠
  • 释义: 过去有人曾在此守护,用铜柱来镇压河神,以确保河水不泛滥,保护土地安宁,长久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铜柱的宏伟与历史意义,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铜柱的敬仰和感慨之情。首句“双立金茎岁月多”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以及铜柱历经岁月的沧桑感;“标云插汉自嵯峨”则突出了铜柱的高耸入云,气势非凡;“即非承露擎仙掌,岂是分茅继伏波”则揭示了铜柱的象征意义,并非仅为皇权所用,也承载着英雄的意志和力量;最后两句“日暇盘桓聊寄兴,酒阑徙倚亦高歌”则展现了诗人在铜柱下游玩吟唱的情景,体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昔人应为冯夷镇,永奠坤灵控大河”则是对铜柱历史的总结,既赞美了铜柱的历史价值,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展现了铜柱的壮丽景观,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