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兴属遐眺,凭高散馀醺。
徘徊出海日,解后还山云。
度鸟江天永,断峰吴越分。
超然俯清旷,何处有尘氛。

南楼

幽兴属遐眺,凭高散馀醺。

徘徊出海日,解后还山云。

度鸟江天永,断峰吴越分。

超然俯清旷,何处有尘氛。

注释:
南楼:指作者居住的楼阁,在南方。
幽兴:深远的兴致。
遐眺:远望眺望。
余醺:酒后的微醺。
徘徊:来回走动的样子,此处比喻遥望。
海日:大海中的太阳。
解后:解开云雾之后。
还山云:归隐山林。
度鸟:过鸟宿。
江天:江水天空。
断峰:断开的山峰。
吴越:泛指江浙一带地区。
清旷:空旷清朗。
尘氛:尘土和烟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登高远望之机,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首句“幽兴属遐眺,凭高散馀醺”,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远望的场景。诗人在高处眺望远方,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幽深情感,这种情感让他感到愉悦,仿佛酒意也随之散去。这里通过“幽兴”二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倚高”则暗示了诗人想要逃离现实,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第二句“徘徊出海日,解后还山云”,则是诗人在登高远望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他看到大海中的太阳逐渐升起,云彩开始消散,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宁静而满足的感觉。这里的“徘徊”一词,既描绘了诗人的动作,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而“解后还山云”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三、四句“度鸟江天永,断峰吴越分”,则是诗人对远处景色的描述。他看到鸟儿掠过江面,天空显得更加广阔;而远处的山峰则被云雾分割成两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度鸟”和“断峰”都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变化与无常,而“江天永”、“断峰吴越分”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超然俯清旷,何处有尘氛”,则是诗人对整个场景的总结。他超然物外,俯瞰着这片清澈明亮的天地,心中没有丝毫的杂念和烦恼。这里的“超然”和“俯清旷”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何处有尘氛”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和远离。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悠长。诗人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