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秋夜月,南客独来看。
野迥金波阔,风严玉兔寒。
不堪闻戍鼓,且未息征鞍。
孤寡空村里,何时涕泗乾。
注释:
- 月:月亮。
- 关山秋夜月,南客独来看:在秋天的晚上,我在关山看到明亮的月亮,我是南方来的客旅。
- 野迥金波阔,风严玉兔寒:荒野辽阔,月光照耀下像金波一样广阔;秋风凛冽,使得玉兔(月亮)也感到寒冷。
- 不堪闻戍鼓,且未息征鞍:我不忍心听到战地的号角声和士兵们征战的鼓声;而且我还未曾停歇过征战的步伐。
- 孤寡空村里,何时涕泗乾:我孤独地站在空荡荡的小村庄里,不知何时才能流干眼泪。
译文:
在秋天的夜晚,关山之上,明亮的月亮高挂。我是来自南方的客人,一个人前来观赏这美丽的景色。
荒野辽阔,月光如洗,映照出一片金色的波涛;秋风凛冽,使玉兔(月亮)也感到寒冷。
不忍听闻战地的号角声和士兵们征战的鼓声;我还没有停止征战的脚步。
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小村庄里,不知何时才能流干眼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来自南方的游客在关山秋夜看到明月的情景。通过对比北方边塞的壮丽景色与南方乡村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月”,点明了时间是在秋天的晚上。接下来,“关山秋夜月,南客独来看”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站在关山之巅,仰望着明亮的月亮,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
第二句“野迥金波阔,风严玉兔寒”,则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中的美景。金波广阔,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景象;而玉兔(月亮)寒冷,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
接下来的诗句“不堪闻戍鼓,且未息征鞍”,则是诗人对于战乱与战争的无力感的表达。他不忍心听到战地的号角声和士兵们征战的鼓声,因为他自己还在征战的路上,没有停下脚步。
最后一句“孤寡空村里,何时涕泗乾”,则是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的抒发。他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小村庄里,不知道何时才能流干眼泪。这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对战争、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