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箫鼓乐无央,共说明朝是孟阳。
却笑流年成老大,讵堪随众厕班行。
厌闻爆竹除残岁,谩对梅花忆故乡。
何日得偿林下愿,簿书鞅掌任渠忙。
【注释】
和郑廷纲除夕感怀:应和郑廷纲的《除夕感怀》。
却笑流年成老大,讵堪随众厕班行:却觉得时光荏苒,自己已经老了,哪里还愿意跟众人一样,挤在人丛中应酬。讵(jù)堪,哪能;厕(chòu)班行,指参加宴饮、聚会等社交活动。
厌闻爆竹除残岁,谩对梅花忆故乡:讨厌听到爆竹声,因为那是旧年的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而自己已年老体衰,无法再与大家欢庆新年,只能独自回忆家乡的美好。厌(yàn),讨厌;厌闻,讨厌听到。
何日得偿林下愿,簿书鞅掌任渠忙: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我隐居山林的愿望呢?被纷繁的文书事务缠身,让我无暇顾及其他。何日得偿,何时能够。林下,山林之下,这里指隐居之所。鞅(wāng)掌,缠绕在车轴上的皮带,比喻繁复的公文。
译文:
城中箫鼓乐无边,说明明朝是孟阳。
却笑流年成老者,哪敢跟随众宾客。
厌倦听闻爆竹辞旧岁,枉自对梅怀念故里。
何时能够实现隐居愿望,忙碌的公事让人不得闲。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酬答诗是诗人应召赴任或应邀出访时所写的应和之作。酬答诗一般写得比较婉转,不直接发牢骚,而是委婉地表达对所命之事的不满或者对自己处境的感受。此诗即是如此。
首联两句写京城热闹非凡,处处笙管齐鸣,一片欢乐的气氛。然而这欢乐气氛之中却透露着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共”字写出了人们共同感受,也写出了作者的孤寂心境。“明”字点出了时间的推移。“却笑”二字,道出了作者的无奈之情:“笑”字则表明了他对于这种局面并非心甘情愿,他有自己的追求与选择。
颔联两句则是说岁月蹉跎,转眼间自己已年华易逝,不再年轻。“讵”字在这里表现出了作者的愤懑与不甘,“堪”字则表达了他的无奈之情。“岂堪”“不堪”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了一种难以承受的心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巨大反差。
颈联两句是对前两联的进一步补充与深化,也是对全诗主旨的集中体现。“厌闻”二字道出了诗人对爆竹声的厌恶之情;“谩对”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的回忆是一种无奈之举;“忆故乡”三个字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人不禁为之动容。
尾联是全诗的收束之笔,也是作者对于自己的理想生活的期许。然而现实却是如此的复杂多变,使得诗人无法如愿以偿。“何日得偿”四个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盼,而“簿书鞅掌”几个字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的困境与无奈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沉的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