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西塞山,翛然出林薄。
诸峰自南来,兹岭独岝㟧。
攀援上萝磴,翠微搆兰若。
清梵悬香林,法鼓时间作。
零雨飘岩阿,残云卧松阁。
缅怀玄真子,雅志甘寂寞。
云鸿入冥冥,孤飞避矰缴。
风雨湖上归,浮名寄蓑箬。
斯人邈千载,高风满寥廓。
伊余慕肥遁,世故还束缚。
名境虽盘桓,犹未谐宿诺。
何时返初服,于焉此栖托。
【注释】
①西塞山:位于今安徽境内,因山势险峻而闻名。张志和:唐代著名的道家诗人。遗迹:指张志和的故居。
②翛(xiāo)然:形容人超脱的样子。林薄:树林稀疏的地方。
③兹岭:这道山岭。岝㟧(yì):险峻。
④攀援:攀登。萝磴:藤蔓构成的台阶。
⑤翠微:绿树茂盛。兰若:佛教寺院名。
⑥清梵:清净的佛音。香林:佛教圣地。
⑦法鼓:佛教打击乐器名。时间作:时时响起。
⑧零雨:细雨。岩阿:石峰上。
⑨残云:未散尽的云彩。卧松阁:依山而建的楼阁。
⑩玄真子:指张志和。雅志:高雅的志向。寂寞:独自高洁。
⑪云鸿:即云鹤,古人认为它能够飞到冥冥之处。冥冥:深远的天空。
⑫孤:孤单。
⑬风:指狂风。箭缴:箭网。比喻束缚、限制。
⑭风雨:风雨交加。湖上归:在湖上归来。
⑮浮名:虚名。寄蓑箬(sǎorou):穿蓑衣戴箬笠。蓑衣和竹编的斗笠,是古代隐士的服装。
⑯邈(miǎo)千载:千年之后。高风:高尚的品格。
⑰伊余:我。肥遁:指隐居。世故:世俗人情。还束缚:还是被世俗所束缚。
⑱名境:名胜之地。盘桓:徘徊留恋。谐宿诺(yuè):实现宿愿。
⑲返初服:回归自然,穿上朴素的衣服。初服,即素服,指平民的衣服。于焉:在这里。栖托:寄居、居住。
【赏析】
此诗为作者登西塞山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张志和遗踪的向往和追忆,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淡泊名利、追求高洁生活的情怀。全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歌。
首联“晚登西塞山,翛然出林薄”,开篇描绘了作者傍晚登上西塞山的情景,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西塞山位于今安徽境内,以险峻著名,作者在此登山,可见其心境之旷达。
颔联“诸峰自南来,兹岭独岝㟧”,点出了西塞山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景观特色。从南面而来的群山中,只有这一道山岭与众不同,显得更加独特而险峻。这一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西塞山的自然风貌,也为后文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作者继续描绘自己在西塞山的所见所感。“攀援上萝磴,翠微搆兰若”,通过攀援而上,作者来到了山上的一座寺庙前,这里绿树成荫,景色优美。这里的“萝磴”是指藤蔓构成的台阶,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崎岖难行;“蘭若”则是佛教中的寺院名,暗示了作者在此地的修行或冥想。
颈联“清梵悬香林,法鼓时间作”则进一步展现了西塞山上的佛教文化氛围。寺内香烟缭绕,佛音悠扬,不时传来阵阵法鼓声,让人心生宁静之感。这里的“清梵”指的是清净的佛音,“法鼓”则是佛教中的打击乐器,两者结合,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尾联“零雨飘岩阿,残云卧松阁”,则是描述了西塞山上的天气变化。细雨纷纷洒落,岩石上的苔藓都被打湿了;而远处的山峰之上,残云低垂,仿佛与山峦融为一体。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联“缅怀玄真子,雅志甘寂寞”,“云鸿入冥冥,孤飞避矰缴”,则是对张志和这位古代高士的追忆和敬仰。张志和是唐代著名的道家诗人,他以高雅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闻名于世。在这里,作者怀念他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对西塞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同时,通过对张志和遗踪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选择。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难得的山水田园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