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高阁倚空浮,晚日平临最上头。
汉代云山今北向,滹沱河水自东流。
昙花远度诸天界,宫树晴开五凤楼。
仙掌忆同青锁闼,玉关还得并清游。
龙兴高阁倚空浮,晚日平临最上头。
汉代云山今北向,滹沱河水自东流。
昙花远度诸天界,宫树晴开五凤楼。
仙掌忆同青锁闼,玉关还得并清游。
译文:
龙兴的高处阁楼矗立于天空之上,夕阳平缓地照耀在最高的顶端。
汉代时期雄伟的云山如今朝向北方,滹沱河的水自东面流淌。
昙花遥渡到了诸天的边界,宫中的树木在晴天开放如同五凤楼。
仙人手掌怀念曾经一起守护的青琐门,玉关之地也得以一同欣赏这宁静的游览。
注释:
1. 龙兴高阁倚空浮
- 龙兴:此处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暗示着某种高贵、尊贵或重要的地位。高阁则表明其建筑之高,象征着权威和崇高的地位。倚空浮意味着这座高阁仿佛悬浮于空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倚空浮:描绘了高阁的宏伟与壮丽,让人联想到它凌空而立,似乎与天地相连,显得无比壮观。
- 晚日平临最上头
- 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的意境。“平临”描绘了太阳光线均匀地照射在最高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 汉代云山今北向
- 揭示了时间的变迁,从汉代的壮丽景象转变为现代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北向”不仅指代地理位置的变化,更隐含着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主题。
- 滹沱河水自东流
- 这里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地理方位,展现了河流的自然流向。“东流”强调了水流的方向性,也反映了自然规律和地域特点。同时,这种描述手法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画面感。
- 昙花远度诸天界
- “昙花”通常指短暂而美丽的花朵,这里可能寓意着某种美好但易逝的事物。“远度”暗示了昙花虽美却无法靠近,进一步强调了其短暂和珍贵的特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 宫树晴开五凤楼
- 通过描绘宫殿中的树木和楼阁,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象。“五凤楼”是古代皇家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这里将宫树与五凤楼相结合,不仅突出了园林的宏伟,还体现了皇家气派和富贵氛围。
- 仙掌忆同青锁闼
- 这里的“仙掌”可能是对仙境中的一种象征或具象化的描述,代表着神秘、超凡脱俗的境界。“忆同”则表示回忆与某人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或情感联系。“青锁闼”可能是指一种古老的建筑风格或符号,代表着坚固与永恒。
- 玉关还得并清游
- 表达了对自由旅行和探索的渴望。“玉关”可能代表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关口,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清游”则暗示了一种轻松愉悦、无拘无束的旅游体验。这里通过将“玉关”与“清游”结合,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同向嵝祝给舍登天宁阁》是明代诗人梁梦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天宁阁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天宁阁位于南京城北,是当时著名的观光胜地。梁梦龙作为当时的官员,有机会登上这座楼,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哲思。
赏析: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梁梦龙用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诗中不仅描绘了天宁阁的独特风景,还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理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宁阁周围的自然景观,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格外生动和鲜明。特别是对晚日的描述,不仅展示了日落时分的美景,也暗含了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意味。这种对自然美景的细致描绘,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还激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梁梦龙在诗中多次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深度。如将天宁阁比作龙兴高阁,不仅突显了其宏伟壮观,还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将晚日比作五凤楼,则巧妙地利用古代建筑元素,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些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梁梦龙在诗中还融入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这种深刻的思考使得诗歌不仅停留在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层面,更上升到了对生命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探讨。
《同向嵝祝给舍登天宁阁》不仅是一首描写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展现诗人深邃思考的作品。通过对天宁阁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梁梦龙赋予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价值。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引领读者去思考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真谛,是一首值得品读和传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