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复浩浩,天地有至宝。
此宝人人具,人何不自保。
先贤闵世愚,持钵效丐讨。
堪叹悠悠子,愒日甘就槁。
枕璞以为石,长饥羡一饱。
一朝悟其真,应悔悟不早。
谁云藐七尺,巍峨陵苍昊。
舜年真未央,颜渊同寿考。
黄金北斗齐,校如一芥草。
此宝匪难寻,昭昭在大道。
【注释】
浩浩:水波浩瀚。此宝:指天地间的“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至宝:最珍贵的宝贝。人不自保:人不能保护自己。贤:贤明的人。闵世愚:哀怜世上愚者。持钵效丐讨:拿着钵子乞讨。乞丐。堪叹悠悠子:可怜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悠悠,无所事事的样子。愒(qǐ):虚度时光。甘:乐意。枕璞以为石:把石头当枕头。比喻以石为枕可以长生不老。长饥羡一饱:永远吃不饱。一朝悟其真: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应悔悟不早:应该后悔自己觉悟得晚啊。谁云藐七尺:谁说轻视那七尺长的身躯。巍峨陵苍昊:形容崇高伟大。颜渊同寿考:像颜回那样长寿。寿考,长寿。黄金北斗齐:黄金铸成的北斗星一样排列着,比喻贵重。校(jiào)如一芥草:比芥菜还要小。校,通“较”,比较。匪,通“非”。昭昭:明白清楚。大道:正确的道理。
【赏析】
这首杂诗共六首,这是第二首。诗人借题发挥,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求进取,只顾眼前享乐,沉溺于声色犬马、玩物丧志的人们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评。
这首诗从“浩浩复浩浩”开始,用汪洋大海的比喻,来说明天地间的“至宝”,即“道”。这第一层意思是说,浩渺无际的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最为珍贵的东西,它就是天地间的“道”。第二句进一步指出,这个“道”是人人都有的,而人们却往往不能自觉地保护它。这里,诗人用一个反诘句式,将“道”的珍贵与人们对它的忽视对比出来,从而突出了“道”的可贵,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
接下来四句,是对那些沉溺于声色犬马、玩物丧志的人们的批判。诗人先写贤人感叹世人的愚昧,接着写乞丐以钵乞讨,最后写那些游手好闲、虚度年华的人。这些游手好闲之徒都过着无忧无虑、贪图享乐的生活,他们不懂得珍惜光阴,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这四句话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态度,揭示了这些人缺乏远见、不知进取的本性。
中间八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作者思想感情最为强烈的部分。前六句是写那些游手好闲的人的可笑之处。他们虽然终日无所事事,却总是乐此不疲地虚度年华;他们虽然贪求物质享受,却总是满足于现状,不肯去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贪欲之心,实在是可悲可叹!后两句,则写那些贪生畏死之人的可笑之处。他们贪图一时之欢,却总是担心生命不长;他们贪图一时之富,却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寿。这种人真是糊涂到了极点!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的人竟然能够安然地活到老,直到生命的尽头,而那些有远大抱负的人却只能感叹他们的觉悟得晚了。
最后六句,是全诗的结束语。诗人用“孰云”一词设问,表达出他对那些轻视自己七尺之躯、自暴自弃的人深感痛惜之情,认为他们实在不值得同情。而那些自视甚高、自以为崇高伟岸的人,又怎么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呢?最后,诗人用舜帝的长寿和颜渊的长寿作比喻,表达了对那些真正懂得“道”的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他们的生命之长,就像日月一样永恒,永无止境。
整首杂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它不仅对那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而且对于那些真正懂得“道”的人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