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书经岁杳,犹说衮衣东。
此莫非王土,胡为用远攻?
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夷风。
别有刍荛见,回戈定犬戎!
诗句释义:
羽书经岁杳,犹说衮衣东。此莫非王土,胡为用远攻?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夷风。别有刍荛见,回戈定犬戎!
译文:
经过长时间的书信往来,远方传来的消息仍然让人关注,仿佛皇帝的衮冕仍在东边。这莫非是王土,为何要进行远距离的攻击?原本是为了围剿敌军,而现在却固守成规,失去了进取的精神。但幸好,还有其他人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建议,他们的智慧和见解如同利刃一般锋利,能够指引我们战胜敌人、安定边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罗子木前往台湾的深切期望和对他未来任务的关切。首句“羽书经岁杳,犹说衮衣东”描绘了一封封传递已久的信函,虽然岁月流转,消息依然如故,皇帝的衮冕依旧在东方。这里的“衮衣”暗指皇帝,暗示罗子木此行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出行,而是肩负着国家的重要使命。第二句“此莫非王土,胡为用远攻?”表达了对罗子木行为的疑惑和不解,为什么在如此近的地方还要进行如此遥远的攻击?这种疑问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必要性的思考,以及对于和平共处的向往。第三句“围师原将略,墨守亦夷风”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策略与僵化思维的看法。认为在战争中,应当灵活运用战术,而不是固守陈规。最后两句“别有刍荛见,回戈定犬戎”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一种希望,即通过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能够找到解决争端的办法,最终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统一。
这首诗通过对罗子木往台湾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张煌言对国家大义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煌言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