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
欲揽南溟胜,聊随北雁翔。
鲎帆天外落,虾岛水中央。
应笑青河客,输君是望洋!

送罗子木往台湾二首 其一
注释:

  • 中原方逐鹿:指中原地区正忙于争夺战利,无暇顾及其他地区。
  • 何暇问虹梁:意为哪有闲情逸致去讨论或询问彩虹般的桥梁。
  • 欲揽南溟胜:意指有志于征服南方的广阔海域。
  • 聊随北雁翔:表示暂且随着北方大雁一起飞翔,形容随行或跟随。
  • 鲎帆天外落:比喻船只在天空中飘扬,如同巨大的鲎鱼翅膀一般。
  • 虾岛水中央:形象描绘了岛屿的地理位置,位于水中的中心位置。
  • 应笑青河客:意指应该嘲笑那些像青河客一样四处漂泊的人。
  • 输君是望洋:表示对对方远行能力的佩服,意思是你的能力让人敬佩,就像望着茫茫大海一样。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景观作为比喻和象征,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视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一种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此外,整首诗的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赏析:
张煌言的《送罗子木往台湾二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其中,“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欲揽南溟胜,聊随北雁翔。”这两句诗表现了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国事未宁,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有雄心壮志,却无力回天,只能随波逐流的心情。这种心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状况,以及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忧虑。

在后两句,“鲎帆天外落,虾岛水中央。”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海天一色、舟船飘摇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那种随波逐流的无奈与迷茫。而结尾的“应笑青河客,输君是望洋!”则巧妙地用“青河客”这一古代神话传说人物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友人前途的祝福。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心和期待。它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历史情怀的作品,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