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扶桑国,依稀弱水东;
人皆传燕语,地亦辟蚕丛。
荜路曾无异,桃源恐不同。
鲸波万里外,倘是大王风!
【注释】:
感事四首 其二闻说扶桑国,依稀弱水东;人皆传燕语,地亦辟蚕丛。筚路曾无异,桃源恐不同。鲸波万里外,倘是大王风!
【译文】:
听说有个扶桑国,就在东边的弱水那边;人们都在传说那里的人讲着燕语,那里的土地也像四川一样肥沃。那地方曾经没有荆棘阻挡,但恐怕跟传说中的桃花源不一样吧。海上的巨浪有万里那么长,倘若真是大王您驾到,那该多么威风啊!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流放夜郎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前两句“闻说扶桑国,依稀弱水东”,写诗人听到有人说有一个叫做扶桑国的国度,它就位于东面的弱水边上。扶桑国,古代传说中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弱水,古时候指流经沙漠的一条河,也就是今天的罗霄山一带。这两句意思是说,据说有一个叫扶桑国的国度就坐落在弱水的东边,人们常常在那里交流着燕地的语言。
后两句“人皆传燕语,地亦辟蚕丛”,写那里的人都在传说那里的语言就像燕子那样清脆动听,那里的土地也像四川的成都平原一样沃饶美丽。这两句意思是说,虽然人们都传说那个地方的语言就像燕子一样清脆动听,但是那个地方与蜀国的成都平原还是有差距的,毕竟那里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小国家。
接下来的两句“荜路曾无异,桃源恐不同”,意思是说,虽然那里的路已经修得非常平坦了,但是可能跟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有所不同的吧。桃花源,是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它位于湖南湘西武陵山区的一片山谷之中。
最后两句“鲸波万里外,倘是大王风”,写诗人希望那些生活在万里之外的大鹏鸟能飞来,如果它们真的能够飞临这里的话,那就是大唐天子陛下的威风了。大鹏鸟是一种巨大的鸟类,它的翅膀展开有十万多尺宽,飞翔的时候能横渡大海。这句的意思是说,如果那些生活在万里之外的大鹏鸟真的能够飞临这里的话,那就表示大唐天子陛下的威风已经传到了那里。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通过对扶桑国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同时,通过对比蜀国的成都平原和桃花源的不同之处,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