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尝避汉,徐福亦逃秦;
试问三千女,何如五百人!
槎归应有恨,剑在岂无嗔!
惭愧荆蛮长,空文采药身。
诗句解析与译文#### 感事四首其三
田横尝避汉,徐福亦逃秦:
- 田横: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士,因反对秦始皇而逃亡至海中岛屿。
- 尝避汉:曾经躲避过汉朝的统治。
- 徐福:传说中的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人,据说曾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求仙。
- 逃秦:逃离了秦朝的统治。
译文:我曾逃避过汉朝的统治,徐福也曾逃离过秦国的统治。
试问三千女,何如五百人!
- 三千女:古代传说中三千女子为一组,这里用来比喻众多的女子。
- 五百人:五百个人,常被用于形容人数众多,此处可能指代某种力量或数量上的优势。
译文:请问,这三千女子能比得上五百人吗?
槎归应有恨,剑在岂无嗔!
- 槎归:槎(chá)是古代船只的部件,用来形容船。此处可能是说船只归来。
- 有恨:表示对某些事物的不满或遗憾。
- 剑在岂无嗔:剑虽存在,但为何不生气?嗔(chēn)意为愤怒,生气。
译文:船只归来必定充满遗憾,即使剑在手,为何不生气呢?
惭愧荆蛮长,空文采药身。
- 荆蛮长:指的是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不被外界了解的人。
- 空文采药身:意思是虽然有着华丽的外表和才华,但却没有实际的贡献或成就。
译文:我深感惭愧,因为我一直居住在偏远的地方,没有做出什么值得夸耀的成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田横和徐福的不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生选择和命运差异的感慨。同时,通过询问三千女子与五百人的问题,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财富和地位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卑与无奈,以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生的哲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