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吹丽景,碧草动春晖。
黛浅分苔砌,烟轻薄蕙帏。
浮香疑入梦,澹影欲侵衣。
雨过回塘杳,云深曲径微。
王孙池上绿,塞客陇头菲。
相浥疑相望,萋萋意不违。

【注释】

赋得春色遥看近若无: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初春景色。赋得,取自唐人试帖诗,即应考时所写应试诗,以四言、八言之体为主,多咏物言志。遥看近若无:形容初春时节的景色,远处看似有,近处又似乎没有。

和风:温暖的春风。丽景:美丽的景象。碧草:青草,指春天的草木。动:摇动,摆动。春晖:春天的阳光。

黛:青黑色的颜料,这里用来比喻浓绿的颜色。分:分散,洒落。苔砌:长满苔藓的小石阶。烟轻薄:轻烟袅袅升起,薄如云霞。蕙帏:用香草做成的帐幕。

浮香:香气随风飘散的样子。梦:梦中的景象或感觉。澹影:淡淡的影子。侵衣:沾湿衣服。

雨过回塘杳:雨后池塘水面上雾气蒙蒙,看不到水边。回塘:曲折的水池。杳:渺茫。云深曲径微:在深深的山路上,云雾缭绕,小路显得幽深而细小。

王孙:贵族青年。池上:在池边的草地上。绿:嫩绿色,形容青翠欲滴的草。塞客:出塞的行人,泛指远离家乡的人。陇头:山坡上的路旁。菲:稀疏的草丛,这里借指野草。

相浥:相互吹拂,轻轻吹拂的样子。疑相望:仿佛互相望着一样。萋萋:形容茂盛的样子。

【赏析】

此篇为咏物诗。诗人抓住初春景物的特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景图。“和风吹丽景,碧草动春晖”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暖风吹拂着美丽的景色,碧绿的草地摇曳着春天的光辉。“黛浅分苔砌,烟轻薄蕙帏”则描写初春的景致:淡雅的色彩点缀着小石阶,轻盈的烟雾飘荡在香草帐幕之上。

“浮香疑入梦,澹影欲侵衣”,进一步刻画了春意的朦胧与迷离,使人产生一种恍如置身梦境的感觉。“雨过回塘杳,云深曲径微”则描绘出雨后的景色,雨后的池塘被云雾笼罩,变得模糊不清,而山路也变得狭窄而幽深。“王孙池上绿,塞客陇头菲”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不同身份的人对春天的感受不同。贵族青年在池边的草地上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而远离家乡的出塞客人则只能在山路上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相浥疑相望,萋萋意不违”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尽管它们可能显得微小,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