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生东海,亭开兴较长。
树虚通夜色,云薄漏秋光。
野博闻人语,山书见字行。
所嫌猿与鹤,啼白半阶霜。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全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表现了诗人闲逸的生活情趣和恬淡的隐士情怀。

“明月生东海,亭开兴较长。”首句写景,月出东海,光耀四方,亭子在山巅之上,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观海,心胸开阔。“明月生东海”是说月色皎洁,照得东海都发亮了。“亭开兴较长”意思是说亭子开得很大,可以远眺大海,所以诗人感到十分高兴。

“树虚通夜色,云薄漏秋光。”第二联写景,树木繁密,遮天蔽日,只有月光才能透过树叶照射下来;云层很薄,透出了秋天的光线。“树虚通夜色”、“云薄漏秋光”,这两句写出了夜晚的景色,既写出了夜的清幽,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野博闻人语,山书见字行。”第三联写景,在山林间听到人们说话的声音,看到山上的字迹清晰可见。“野博闻人语”意思是说在野外能够听到人们的谈话声,这是由于树林茂盛的缘故。“山书见字行”意思是说在山上能看到清晰的文字记录着历史,这是由于山峰耸立的缘故。

“所嫌猿与鹤,啼白半阶霜。”末联抒情,最让人讨厌的是猿和鹤的叫声,它们在树上哀叫,把白霜都叫出来了。“所嫌猿与鹤”意思是说最让人讨厌的就是猿和鹤的叫声。“啼白半阶霜”意思是说猿和鹤的叫声让台阶上都覆盖了白霜。

【答案】

月生东海

亭开兴较长 —— 明月从东海升起,亭子开得很大,可以放眼观赏大海;兴长,指心情舒畅、愉快;亭

—— 亭子开得很大

树虚通夜色 —— 树木高大茂密遮住了月光,只能看到夜色;虚,通晓、通透,指月光透过树叶

照在地面上;薄,薄而透明;漏,透露出来;秋光——指秋天的阳光;漏,泄露;秋光,指秋天的光



野博闻人语 —— 野外能听到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或言论;博,广泛;闻,听见;人语,人的言论

—— 人在山林间交谈;山书——指山上的书;见字行——看到字迹清晰可见;山书见字行,指在山间

看到书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行,排列整齐的样子;山书,指山上的碑文等文物

所嫌猿与鹤 —— 最让人讨厌的是猿和鹤的叫声;嫌,厌恶;猿与鹤,泛指动物;啼,啼

鸣;白半阶霜——最让人讨厌的是猿和鹤的叫声,把台阶上的白霜都叫出来了;白,洁白;半阶

一半;霜,指白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