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崆峒下,幽亭傍石宜。
昼檐溪影动,秋榻藓花移。
听竹留僧久,看山得句迟。
悄然天境里,未有世人知。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最后再结合写作背景、手法、修辞、表达效果等进行分析。

“石亭”是诗的标题,点明本首诗所写的景物是石亭。“我爱崆峒下,幽亭傍石宜”两句,描写出石亭的自然环境。“我爱崆峒下,幽亭傍石宜”两句写石亭的位置和环境,突出了石亭的幽静。“幽亭”二字表明石亭与外界隔绝,没有尘嚣,没有纷扰,只有自然,只有宁静,只有清幽。“昼檐溪影动,秋榻藓花移”两句写石亭的景色。“昼檐”指夏日阳光照射在石壁上形成的阴影。“秋榻”指苔藓覆盖在木床上,随季节变化而变色。“昼檐”和“秋榻”写出了石亭的幽静、清雅。“听竹留僧久,看山得句迟”两句描写石亭中的僧人和作者的所见所感。“听竹留僧久”一句写听到竹声时间之久;“看山得句迟”一句写看到山色时,得到好的句子却很迟缓。这里写出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的欣赏和领悟。“悄然天境里,未有世人知”两句写石亭中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悄然”一词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也表现出了诗人与世无争的高洁情怀。“天境”指自然美景。“未有世人知”一句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然的高洁情怀。

【答案】

我爱崆峒下,幽亭傍石宜。

昼檐溪影动,秋榻藓花移。

听竹留僧久,看山得句迟。

未有世人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