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周人拜,九辩各有则。
空稽犹简易,振肃仪已极。
礼达百不烦,力致一可惜。
苏卿抗匈奴,郑从厉绝域。
亚夫辞介胄,汲黯服长揖。
生死矢不移,宠辱安所恤。
云胡后来者,软媚等难剧。
望尘伏床下,不复论曲直。
黠以谄公卿,愚以祈老佛。
颓流逐靡风,扫地尽古迹。
元章夙奇荡,动止异俗习。
强项难苟俯,扪膝不轻屈。
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
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
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飒焉松风生,隐只云雾出。
踞如猛虎化,厉若老蛟蛰。
仿佛入鲁庙,正我缄口客。
又疑千秋亭,翁仲失其一。
终知混沌凿,倏忽委灵骨。
欣然命袍笏,雅拜情孔适。
物我了相忘,恭傲吻无隙。
清狂讵如许,深意将有激。
全胜彼昏人,仆仆贾危慝。
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
【注释】
1.元章:指苏轼,字子瞻。
2.拜石图:苏轼曾为黄州赤壁题写《赤壁赋》,并作《赤壁赋图记》。
3.周人:指孔子。
4.九辩:九辩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泛指文章。
5.稽(jī):审察。
6.振:整饬。
7.仪:礼节。
8.达:通晓明白。
9.苏卿:指苏武。
10.抗:抵挡。
11.匈奴:指匈奴入侵。
12.郑从:指郑庄公。
13.亚夫:指张骞,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14.汲黯(àn):西汉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曾担任东海太守。
15.软媚:软弱谄媚。
16.云胡:何。
17.后来者:后来的人。
18.软媚等难剧:柔软谄媚难以对付。
19.望尘伏床下,不复论曲直:形容对人的畏惧到了极点。
20.黠以谄公卿:狡猾地奉承权贵。
21.愚以祈老佛:愚昧地祈祷佛祖保佑。
22.颓流:颓废的风气。
23.扫地尽古迹:清除了一切古迹。
24.元章:苏轼。
25.奇荡:奇异豪放。
26.动止异俗习:行动举止不同世俗习惯。
27.强项难苟俯:坚持原则难以低头妥协。
28.扪膝不轻屈:用手摸着膝盖不肯轻易屈服。
29.落落无为乡:孤独清贫的样子。
30.寥寥不齐邑:孤单而没有邻里。
31.伊谁与为礼:他(苏轼)与谁一起行礼?
32.见此孤立石:看到这块孤立的石头。
33.飒焉松风生:飒飒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
34.隐只云雾出:隐隐约约有云雾升起。
35.踞如猛虎化:像凶猛的老虎一样坐在那儿。
36.厉若老蛟蛰:像老蛟一样蜷伏不动。
37.忽:忽然。
38.命袍笏:命令穿朝服戴官帽。
39.缄口客:闭口不言的客人。
40.又疑千秋亭,翁仲失其一:又在怀疑是不是在千秋亭,那个守门的翁仲已经丢了。
41.终知混沌凿:最后知道这是由天创造的。
42.倏忽委灵骨:很快地就消散了。
43.欣然命袍笏:高兴地命令穿朝服戴官帽。
44.雅拜情孔适:用恭敬的态度来表达感情。
45.物我了相忘:忘记了人和事物的区别。
46.恭傲吻无隙:恭谨而不傲慢,嘴唇间没有空隙。
47.清狂讵如许:哪里还有那样清狂的行为。
48.深意将有激:含蓄深远的意思将有所激发。
49.全胜彼昏人,仆仆贾危慝(tè):比那些愚昧无知的小人高明得多,他们总是忙于追求危险的欲望。
50.但恐违中庸,行怪不可率:只是担心违背中庸之道,行事怪异不可以随便。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作者为一幅《元章拜石图》所作的题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刻画出画中人物的形象特征,表达了对苏轼人品、才艺的赞美。
诗的前半部分先写画中的苏轼形象,后半部则通过议论抒发感慨,赞颂他的品格。诗的前六句描写了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服饰,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气质和不凡的风度。“吾闻周人拜”,诗人说听说孔子拜礼的时候,九种礼仪各有特点;“空稽犹简易”是说这幅画中的人物虽简练地表现出一种礼节,却毫不烦琐;“振肃仪已极”则是说他虽然整饬着仪貌,但并不过分拘泥。“礼达百不烦”,意思是说只要礼节得当,就不会感到繁琐,而“力致一可惜”则意味着如果过于讲究礼节,反而是一种遗憾,因为过分讲究礼节反而会显得有些做作和矫揉造作。接着诗人用对比手法进一步强调苏轼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既不同于一般人,也不同于一般儒生,而是具有超群拔俗的气质。“苏卿抗匈奴”,是说苏轼敢于抵抗敌人入侵,就像古代的苏武那样;“郑从厉绝域”,则是说郑成功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能够建立功业,成为民族英雄。“亚夫辞介胄”是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汲黯服长揖”则是指汲黯曾经穿着官服向汉武帝请罪;“亚夫”、“汲黯”都是古代的名臣,而“苏卿”和“郑从”则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以这里的“亚夫”、“汲黯”都是用来象征苏轼的品格。这几句诗不仅赞扬了苏轼的人格和才情,而且也表现了他那种超越时代的卓越精神气质。
后四句则转入对画中人物的具体描绘。“生死矢不移”,是说无论生还是死,他的意志都不会改变;“宠辱安所恤”,则是说无论得到什么荣华富贵,他都不去在意;“云胡后来者,软媚等难剧”,则是说那些后来的人,都不懂得怎样去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望尘伏床下,不复论曲直”,则是说那些卑躬屈膝的人,只能远远地观望着苏轼的背影,却不敢与他争辩是非曲直;“黠以谄公卿,愚以祈老佛”,则是说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只知道巴结权贵以求得自己的利益;而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则只会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这些诗句都是讽刺那些趋炎附势的人的,其中“黠以谄公卿,愚以祈老佛”最为突出。
接下来的几句诗则进一步赞美苏轼的品格和才能。“元章夙奇荡”,“元章”是指苏轼自己,“夙奇”是早就闻名;“动止异俗习”,“动止”是指行为举止,“异俗习”则是与众不同;“强项难苟俯”,“强项”是刚强正直的意思;“扪膝不轻屈”,则是说即使面对权势也决不屈服;“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意思是自从辞别了父母亲人以后,就没有再做过这种违背道义的事情;“落落无为乡”,“落落”是孤高的样子;“寥寥不齐邑”,“寥寥”是孤单的样子;“伊谁与为礼”,是说没有人能够给他送礼;“见此孤立石”,则是说看到了这块孤立的石头;“飒焉松风生”,“飒焉”是形容风声;“隐只云雾出”,“隐只”是隐藏的意思;“踞如猛虎化”,“踞如”是形容坐着的样子;“厉若老蛟蛰”,则是说像老蛟一样蜷伏在那里不动;“仿佛入鲁庙”,是说像是进入鲁国的宗庙一样;“正我缄口客”,则是说自己像一位沉默不语的客人;“又疑千秋亭,翁仲失其一”,是说又好像看见了千秋亭里的那个守门的翁仲不见了一样;“终知混沌凿”,是说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天意所为;“倏忽委灵骨”,则是指他就这样默默地消失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这幅画的题跋。前一句是说诗人很高兴地命令穿上朝服戴上官帽;后一句是说要用恭敬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两句诗是对整幅画的艺术风格的高度概括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苏轼人品和才华的敬佩之情。全诗语言简炼、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