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家南山陲,独卧西涧草。
牛羊所不践,樵伐非故道。
叶落秋蛾稀,苔滋候虫少。
烟消夕阳下,林薄淡如扫。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十五
译文:
傍晚时分,我独自躺在南山的西涧边草地上。
牛羊不会践踏的地方,樵夫也从不会走那条路。
叶子落了,秋天的蛾很少出现;苔藓滋生,候鸟也少了。
夕阳消失在薄雾之中,林中稀疏地散落着落叶。
注释:
- 晚家:傍晚归家。
- 南山陲:南山边的边远的地方。
- 独卧:独自躺卧。
- 西涧草:西边的山间草地。
- 牛羊所不践:牛羊不会践踏的地方。
- 樵伐:砍柴。
- 非故道:不是原来的道路。
- 秋蛾:秋天的蛾。
- 候虫:等候栖息的昆虫。
- 烟消:夕阳消失。
- 林薄:树林的边缘或边缘地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秋日黄昏景象。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南山边草地,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首句“晚家南山陲,独卧西涧草”描绘了诗人晚归的情景和选择的地点——南山边的草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点描述,还隐含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选择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独处,可能是为了沉淀思绪、放松心情或者是为了更好地感受和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致。
接下来的几行诗进一步展开了这个场景。“牛羊所不践,樵伐非故道”强调了这片草地的独特性——牛羊和樵夫都不会踏足的地方,表明这里的环境是原始而纯净的。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也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叶落秋蛾稀,苔滋候虫少”则通过描绘季节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减少来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两句“烟消夕阳下,林薄淡如扫”则将整个场景推向了高潮。夕阳西下时,一切都变得朦胧而模糊,仿佛被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这既是一种视觉上的美,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也让人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