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欢盟早,熊蛇吉梦全。
最深姑舅爱,兼为族人怜。
鸾凤威仪重,蘋蘩礼数专。
清真生合浦,温莹照蓝田。
中馈烹调惯,通宵补缀便。
曾陪伯鸾语,识得孟光贤。
不愧关睢什,犹疑葛藟篇。
文孙初及第,令子夙超迁。
夜雨惊炊臼,悲风入断弦。
可怜黄屋诰,不到白头年。
医扁今为土,巫咸已上天。
膏肓不可问,脩短竟难宣。
迤逦瑶池燕,招摇玉洞仙。
麻姑留宿驾,王母授真诠。
恩念俱牢落,尘缘总弃捐。
深情空戚戚,清泪转涓涓。
薄奠馀三鼎,荣光贲九泉。
已酬尊养愿,其奈别离牵。
魂梦应何在,音容益黯然。
云迷淮海月,霜冷越江烟。
懿行新成传,贞铭已就镌。
孤坟在何许,千里卜牛眠。
《陈世用给事母挽诗二十韵》,明朝诗人张宁所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诗。此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详细解析:
秦晋欢盟早:“秦晋欢盟早”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的渴望和珍视。秦晋之好,常被用来比喻婚姻的美满与和谐,而“欢盟早”则强调了这种美好状态的早见。
熊蛇吉梦全:“熊蛇吉梦全”可能寓意着家族中成员的健康和平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最深姑舅爱:“最深姑舅爱”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长辈,尤其是舅舅深深的敬爱之情。这种家族间的深厚情感是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鸾凤威仪重:“鸾凤威仪重”中的鸾凤,常用来象征高贵和尊贵,这里指代的是母亲,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崇高地位和尊严的尊崇。
蘋蘩礼数专:“蘋蘩礼数专”描绘了诗人母亲在家庭礼仪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蘋蘩,古代祭祀常用的两种蔬菜,象征着祭祀的庄重和神圣;“礼数专”则突出了母亲在这些仪式中扮演的角色。
清真生合浦:“清真生合浦”中的“清真”,可以解释为清净和纯正,这里指的是母亲所传授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智慧,使得合浦(今属海南省)这个边远地区也受益。
温莹照蓝田:“温莹”一词形容温暖而明亮,而“照蓝田”则可能暗喻母爱如星辰般永恒照耀。蓝田,古代传说中出产美玉的地方,这里比喻母亲的德行如同蓝田玉一般珍贵。
中馈烹调惯:“中馈”通常是指家中妇女的主要职责,包括烹饪和料理家务,这里的“烹调惯”表明诗人的母亲在这方面非常娴熟。
通宵补缀便:“通宵补缀便”可能描述了诗人的母亲为了家庭和丈夫能够安心工作,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忙于家务和照顾家庭。
曾陪伯鸾语:“伯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妻良母形象,这里指代的可能是一位同样贤淑的母亲。诗人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陪伴成长,这是诗人一生中珍贵的记忆。
识得孟光贤:“孟光”同样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贤德女子的名字,这里可能是在赞美那些有着类似品质的女性。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贤良淑德女性的敬意。
不愧关睢什:“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常被用来比喻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认为母亲做到了这一点,没有辜负这段美好的姻缘。
犹疑葛藟篇:“葛藟”是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缠绕或依赖,可能在这里比喻那些在生活中依赖他人或寻求帮助的人。而“犹疑葛藟篇”则表达了对这些人生活的担忧,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强。
文孙初及第:“文孙”指有文化、有教养的儿子,“及第”则是科举考试中举的意思。这里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家族中的一个有成就的成员。
令子夙超迁:“令子”是对儿子的称赞,“超迁”则是晋升或提拔的意思。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儿子未来成就的期待和祝福。
夜雨惊炊臼:“夜雨惊炊臼”描绘了一幅夜晚降雨导致炊臼被雨水打湿的画面,可能暗示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困境或挑战。
悲风入断弦:“悲风入断弦”借用了“断弦”作为比喻,表达了一种悲伤的情绪,可能是因为失去了亲人或面临不幸。
可怜黄屋诰:“黄屋诰”可能是指皇帝赐予的荣誉或诏书,这里表达了对失去这种荣耀的遗憾和哀伤。
医扁今为土:“医扁”指的是医学上的诊断结果,如果病人的病情恶化到了无法挽救的程度,医生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里的“为土”可能意味着生命终结或离世。
巫咸已上天:“巫咸”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这里指代的是这位历史人物的升天或去世。巫咸被认为是古代著名的巫师或方士。
膏肓不可问:“膏肓”是中医术语,指的是心脏下部到膈肌之间的部位,是疾病最难治愈的地方。这里的“不可问”表示无法询问或了解。
脩短竟难宣:“脩短”指的是人的寿命长短,“竟难宣”则表达了对于人的生命长短难以言说的无奈。
迤逦瑶池燕:“迤逦”可能是指连绵不断的样子,“瑶池燕”可能指的是仙境中的燕子,这里可能暗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留恋。
招摇玉洞仙:“招摇”在这里可能是指招摇山上的仙人,“玉洞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仙界的存在。
麻姑留宿驾:“麻姑”是传说中的仙女之一,“留宿驾”则表明她在此地停留过夜。这两句可能描绘了某种超凡脱俗的体验或场景,体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王母授真诠:“王母”是道教中的女神,“授真诠”则可能指的是传授真谛或智慧的行为。这可能是对于某种神秘力量或知识的崇拜。
恩念俱牢落:“牢落”在这里可能是指空虚或失落的感觉,“恩念俱牢落”则强调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尘缘总弃捐:“尘缘”指的是世俗的缘分或因缘,“总弃捐”则表明诗人已经放下了这些世俗的牵绊,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张宁的《陈世用给事母挽诗二十韵》不仅是对母亲一生的缅怀,也是对传统家庭美德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家庭伦理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