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雪满天涯,景物依依逼岁华。
见说孤山春意蚤,欲将清兴赋梅花。
注释:
朔风:北风。孤山:在杭州西湖西北,因苏东坡曾住而得名。春意蚤:春天来得早。清兴:清明的兴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景抒情,以孤山春色来反衬自己的孤寒之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一咏一叹,相得益彰。“见说”,听说。孤山上的梅花已经盛开,这让人联想到了孤山的梅子也早熟了。“欲将”是打算之意。“赋”即“作”的意思,这里指吟咏。
全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高远。
朔风吹雪满天涯,景物依依逼岁华。
见说孤山春意蚤,欲将清兴赋梅花。
注释:
朔风:北风。孤山:在杭州西湖西北,因苏东坡曾住而得名。春意蚤:春天来得早。清兴:清明的兴致。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景抒情,以孤山春色来反衬自己的孤寒之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一咏一叹,相得益彰。“见说”,听说。孤山上的梅花已经盛开,这让人联想到了孤山的梅子也早熟了。“欲将”是打算之意。“赋”即“作”的意思,这里指吟咏。
全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高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则答题时要先逐句解释诗意,然后赏析。 第一联,“一廛吾所受,三径旧曾游”,诗人以自己居处为“一廛”,而“三径”是陶渊明的故宅,他曾经在此“隐居”;这里诗人用典,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闲适之乐,同时又表明了自己与陶渊明的相似之处
【注释】 去去青云路:去往青云之路。 盍簪:盍,同盍,通盍,何不;簪,古时束发用的簪子。盍簪,意为为什么不系好簪子再动身上路呢?表示舍不得离去。 西风游子恨:指秋天的西风吹动着游子的思乡心。 落日故人心:落日时分,夕阳西下,使人想到故乡的亲人,所以用落日故人心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报国凭三策:报答国家之策有三种,即安民、养民和牧民。三策是泛指治国的三个重要方面。 论交薄万金
【注释】 送安二:送别安二。兼简令兄仁远:同时寄信给令兄。 故人不可见,令弟早相知:老朋友不能相见,令弟早就相识了。 文采京华自,威仪伯仲推:你的才学和气度都是京城的一流人物。 云深江树黑,天远雁书迟:天边飘荡着归雁的书信,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缓慢。 若问同袍者,悲凉比旧时:如果你问他那些一同服役的老兄弟,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凄凉,因为他们的遭遇和你一样。 【赏析】
【注释】 刘珙弟兄:指作者的朋友,即刘涣兄弟。 大兄膺就业,叔子尽能诗:大兄(即刘涣)被举荐为官,而二弟(即刘涣的弟弟)则精通诗艺。 岁月嗟长往,功名未有期:感叹时光荏苒,功业尚未成就。 自怜游泮水,空忆少年时:惭愧自己当年曾游泮水(指在学馆中读书),如今却已空怀壮志、无以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刘珙弟兄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遗憾。
【注】 张世清:即张志和,唐代诗人种竹已成林:指张志和辞官归隐后,在家乡种植竹子,形成了竹林。 扫叶容春笋:用扫树叶子来等待春天的笋子出土。 编篱护晚阴:用编织篱笆来遮挡傍晚的阴影。 清风如有意:形容秋风的凉爽就像有意识一样。 明月本无心:比喻月亮本身没有情感,只是静静地照耀着大地。 几度临轩坐:几次站在楼台栏杆上坐着。 烟消彩凤吟:形容夜晚景色美丽,如同凤凰在歌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送黄掌教 泮水官初满,临岐意黯然。 风云千里道,雨露九重天。 硕学推程颢,清才数郑虔。 愿言行莫缓,台阁正求贤。 注释: 1. 泮水官初满:泮水,指的是古代的学堂,这里代指官职刚刚被任命完毕。官初满,意味着官员刚刚开始任职。 2. 临岐意黯然:临岐,指的是在岔路口分手。黯然,形容心情低落、忧郁。 3. 风云千里道:风云,指天气变化无常,千里道,形容距离远。 4. 雨露九重天:雨露,比喻恩泽
领举别武林主人 领:接受。举起杯来,表示离别 武林主人:主人的别号。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据《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五引《唐阙史》,武林主人是李贺的朋友) 别业幽栖处,攀缘及上方 别业:别业,即别墅。幽栖处:隐居之处 攀缘:攀登爬升 及:到达 上方:高处 译文:接受了杯中的酒,向朋友告别。我隐于青山绿水之间,登上了山巅 地深松叶暗,天近桂花香 地深:山高林密 松叶:松树的叶子 暗:昏暗,不明亮
【注释】 圣主:皇帝。重遐荒:远在边远的荒服之地。夕郎:指王给事,王给事是王姓的官员的称呼,夕郎是王姓的音译。楼船:大船。瀚海:大海。冠服:官服。被:覆盖。三韩:古代对朝鲜半岛一带的称呼。八表:四方。兹:这。来王:来到国王那里。 【赏析】 这首诗写使臣出使异域,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诗中“楼船浮瀚海,冠服被蛮方”两句描写了使臣乘船远航的情景,“岛屿三韩近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隐者的诗。首句“绿阴清昼堂”,即以堂字点明了作者的居处;颔联“树密乌声乱,林深鹤梦幽”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颈联“云来疑向夕,风度欲惊秋"描写了云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之情。尾联“何日寻三径,相期避暑游”抒发了作者与高士相约在夏日里一起游玩的愿望。 【答案】 绿荫笼罩着清凉的白昼,山中住着位高人,在岩石山丘间结屋居住
诗句释义与译文 一、“一别隔千里,天涯日日心” - 解析:描述了两人因距离而无法相见的状况。 - 关键词:一别、千里、天涯、日日、心 - 译文:我们分别已经很久,身处异地,每天心中都充满了思念之情。 二、“草深兰畹路,云满薜萝阴” - 解析: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图。 - 关键词:草深、兰畹、路、云满、薜萝、阴 - 译文:茂盛的草丛覆盖着小径,天空中白云缭绕,仿佛是薜萝树的阴影。 三
```plaintext沙碛春深苜宿肥,锦鞍新卸远行归。 胡儿不敢窥边郡,手挽弓梢看雁飞。 ``` - 注释: 沙碛:沙漠地区。春深:春天已经很深了。苜宿肥:苜蓿(一种草本植物)长得茂盛肥沃。锦鞍:装饰华丽的马鞍。新卸下:刚刚卸下来。远行归:远离家乡的旅程归来。胡儿:北方的少数民族。窥:偷看。边郡:边境地区的城镇或州府。手挽弓梢:拉着弓箭的把手。看雁飞:观看飞翔的大雁。 译文: 在沙漠的深处
《题画四首其三》的诗句如下:不用青衣马上扶,苍松白石即吾庐。太平时节家家醉,不是高阳旧酒徒。 本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中苍松翠竹的生机勃勃和清澈碧水的宁静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诗人以苍松翠竹、清泉碧水为背景,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态度。 在解析此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
【注释】 小队:指骑马的人,即“骑者”。喧呼:喧嚷呼唤。禁路声:指禁止通行的禁令声。百花:借指美女。玉山:指东晋王羲之。王羲之爱妾名“绿珠”,因遭奸人赵简子所害,遂将她的头饰遗在石上,后人称为“玉山坠”。横:指倒悬。分付:嘱咐。㘘(hán)行:指马行得很慢,使人觉得好像行走迟缓似的。 【赏析】 此诗为题画诗。诗中描绘了一个女子醉后对一位骑马而来的男子的思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
【注释】 飞鸣宿食四雁:指候鸟南飞。宿食,即宿粮,比喻归家后的生活。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边塞:这里指边关要塞之地。书:书信。 辽西:地名,泛指边远地区。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大雁归巢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候鸟南迁,宿粮在身,自由自在。后两句抒发了思乡之情。诗人想象自己身在边塞,心悬故土,盼望着有书回家,但夜静更深,没有做梦梦见故土,可见思乡之情之深
【注释】 1.飞鸣宿食:即鸣禽宿食,指秋雁。2.其三:第三首。3.旅食:旅途中的饮食。4.天涯:指天边。5.计年:算日子。6.野味:野外生长的食物。7.多许:多少。8.露饮风餐:喝露水,吃野果,靠风餐为生。9.自便:随自己的喜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里一群孤雁飞过长空,鸣叫着宿食四散的情景,并抒发了诗人自己漂泊异乡的孤独和辛酸。 首句“飞鸣宿食四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并分析诗歌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诗句内容,然后把握情感,最后结合语境作答。“飞鸣宿食四雁其二”的意思是:白羽横空,落未休止,一声风露九江秋。“不知谁是愁中客”,意思是:不知道是谁是那愁闷之中的客人?“梦断天涯十二楼”,意思是:夜深难寐,梦魂飘荡,在梦中,我来到了天边的十二层高楼(指长安城)。赏析:诗人以白羽比喻高飞的孤雁,写出了雁行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