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闭春芜,兰舟泛烟草。
不是灞陵桥,疑逢杜陵老。

《题灵隐小画二首 其二》是明朝诗人张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茅屋闭春芜,兰舟泛烟草。
不是灞陵桥,疑逢杜陵老。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翻译和赏析:

  1. 逐句释义
  • 茅屋闭春芜:茅屋紧闭,春天的野草长满了屋子。
  • 兰舟泛烟草:乘坐着兰花装饰的船,在烟雾缭绕的河流上航行。
  • 不是灞陵桥:这并非是灞陵桥。
  • 疑逢杜陵老:让人疑惑是否遇到了杜甫这样的老者。
  1. 关键词解释
  • “茅屋”指的是简陋的住所,”春芜”则指生长在茅屋周围的杂草。
  • “兰舟”是船上装饰有兰花的船,通常用于文人墨客的游历。
  • “灞陵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古老的桥梁,与杜甫的诗歌紧密相关。
  • “杜陵老”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1. 译文
  • 简陋的茅屋周围长满杂草,我乘坐着装饰着兰花的船,在烟雨蒙蒙的江面上航行。
  • 我并不是在灞陵桥,而是在寻找一个可能遇到杜甫这样的人的地方。
  1. 赏析
  • 这是一首表达对古代诗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诗。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环境与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 诗中的“茅屋”和“兰舟”象征着简朴而高雅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灞陵桥”和“疑逢杜陵老”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化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深敬仰。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