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境世缘绝,虚堂人迹稀。
厨空常遇食,岁尽或留衣。
窗月澹如水,薜萝沿入扉。
炎凉自有分,不是学寒微。
【注】冷斋:僧徒住持的斋堂。
绝:断绝。
虚堂:空旷的殿堂。
厨空:斋堂内没有炊烟,指没有食物可供食用。
留衣:留下衣服,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澹:淡泊,恬静。
炎凉:指世态人情冷暖变化。
学:效仿。
寒微:贫寒,卑贱。
赏析:
此诗为僧人作,描写了僧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和对佛教的理解。
首句“寂境世缘绝”,描述了僧人生活的寂静和远离世俗的生活环境。这里的“寂境”指的是安静的环境,“世缘”指的是世间的缘分和纠葛。“绝”表示断绝,表示僧人已经脱离了世俗的纷扰,过着超脱的生活。
第二句“虚堂人迹稀”,描绘了僧人居住的地方空旷,很少有人来访。这一句中的“虚堂”指的是空旷的殿堂,“人迹稀”表示人很少。这里的描绘反映了僧人的孤独和清静生活。
第三句“厨空常遇食”,描述了僧人虽然生活清苦,但是每天都能够吃到食物。这里的“厨空”表示斋堂内没有炊烟,说明没有食物供应;“常遇食”表示每天都有食物可供食用。这里的描绘反映了僧人生活的艰辛,但是仍然能够坚持信仰,过着清苦的生活。
第四句“岁尽或留衣”,描绘了僧人每年年底都会留下一些衣物供来年使用。这里的“岁尽”表示一年结束的时候;“留衣”表示留下一些衣物作为备用。这里的描绘反映了僧人节俭的生活态度。
第五句“窗月澹如水”,描述了僧人住在寺庙里,看到窗前的月亮如同水一样平静。这里的“窗月”表示窗外的月光,“澹”表示淡泊、宁静。这里的描绘反映了僧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第六句“薜萝沿入扉”,描绘了薜萝沿着门边生长的情景。这里的“薜萝”是一种植物,可以攀爬在墙壁上,这里用来形容寺庙周围的风景。
第七句“炎凉自有分”,描述了世态人情冷暖变化是自然的规律,无法避免。这里的“炎凉”表示世态人情的冷暖变化,“自有分”表示这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
第八句“不是学寒微”,结尾一句表示僧人并不因为贫寒而自卑,而是选择学习佛法,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超脱。这里的“学”表示学习;“寒微”表示贫寒、卑微。这里的结尾表明僧人不因为贫寒而放弃信仰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写僧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的理解和个人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