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得斯亭万古名,光荣谁是贵公卿。
连甍蜗角无宽窄,九鼎鸿毛有重轻。
山月上来风自好,穴龙潜处水偏清。
登临多少难言趣,独是吾人会此情。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参高亭 其一》。

诗题:参高亭 其一
作者:不详
朝代:不详

注释

  1. 称得斯亭万古名 - 此亭因何而闻名?
  2. 光荣谁是贵公卿 - 谁的荣耀可以与这样的高亭相提并论?
  3. 连甍蜗角无宽窄 - 比喻高亭的宏伟和周围环境的和谐。
  4. 九鼎鸿毛有重轻 - 比喻高亭的重要性或价值。
  5. 山月上来风自好 - 山间明月和清风都显得特别美好。
  6. 穴龙潜处水偏清 - 形容高亭周围的自然景观清澈见底。
  7. 登临多少难言趣 - 形容登临此亭时的感慨和乐趣难以言表。
  8. 独是吾人会此情 -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到这种情感。

译文

这个亭子因何得以名扬万古?它的价值如何?
谁能比得上尊贵的公卿?
屋顶相连像蜗牛角,没有大小之分;
九鼎中的一根鸿毛,却有轻重之别。
山间明月,清风拂面,自然风光分外宜人。
洞穴中的龙潜伏,水边的风景更显清新。
登临此亭,感受其中的情感韵味,难以用言语表达。
只有自己才能真正领略到这份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参高亭 其一”为题,表达了对这座历史悠久的高亭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展示了其独特的美以及与周边环境的高度和谐。首联“称得斯亭万古名,光荣谁是贵公卿”直接点明高亭因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而被世人传颂。颔联“连甍蜗角无宽窄,九鼎鸿毛有重轻”则通过比喻,将高亭的宏伟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也暗示了高亭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颈联“山月上来风自好,穴龙潜处水偏清”进一步从自然景观的角度,描绘了高亭周边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尾联“登临多少难言趣,独是吾人会此情”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只有亲身体验过登临高亭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情趣和情怀,也表达了一种孤独而又深沉的情感体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