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祖从靖难,功成受虎符。
镇越佐五朝,将星东南殂。
先皇为悼惜,赐葬兹山隅。
屡谕藩臣祭,碑版耀西湖。
云仍锡带砺,百世卫姑苏。
邈矣七叶孙,赋性一何愚。
不能挽强弩,但欲事操觚。
历官已廿载,落魄俨腐儒。
同侪贝锦张,亲戚从揶揄。
何令彼谮人,猴冠而当涂。
不望印累累,其如锥也无。
仅存三寸舌,终愧七尺躯。
偶来此行役,聊复荐萍芜。
石人衣薜荔,宿草莽故墟。
抚膺一长恸,洒泪柏为枯。
悲风起夕阳,愁杀夜啼乌。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先祖的诗,通过对先祖一生的回顾和对其逝世的哀痛,表达了作者对家族荣耀的自豪和对先祖的敬仰。

诗的第一句“恭谒先世祖荣禄大夫都督公赐茔墓在杭州毛家埠”描述了作者恭敬地拜访先祖,并了解到先祖的墓地位置。这里使用了“恭谒”和“赐茔墓”等词语,表现出了作者对先祖的敬意和对家族荣耀的重视。

第二句“吾祖从靖难,功成受虎符”则是说先祖在靖难之役中立功,最终获得象征荣誉和权力的“虎符”。这里的“功成”和“虎符”都是对先祖英勇和成就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先祖的敬佩和赞美。

第三句“镇越佐五朝,将星东南殂”则描绘了先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东南地区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征战,最终英勇牺牲。这里使用了“镇越”、“将星”等词语,展现了先祖的英勇和崇高。

“先皇为悼惜,赐葬兹山隅”表达了先皇为了纪念先祖的功绩和牺牲,决定将其安葬在这片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的“悼惜”和“赐葬”都传达出了先祖的英烈和对先皇的尊敬。

诗的第五句“屡谕藩臣祭,碑版耀西湖”描述了先祖的墓地被多次告知藩臣进行祭祀,其墓碑在西湖边闪耀。这里使用了“屡谕”、“碑版”、“耀西湖”等词语,体现了先祖墓地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其的尊重。

接下来的第六句“云仍锡带砺,百世卫姑苏”表达了先祖的墓地仍然受到朝廷的恩赐,其遗物(带砺)被保存,以保护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这里的“锡带砺”、“百世卫姑苏”都强调了先祖墓地的重要性和对家族的保护作用。

接下来是第七句“邈矣七叶孙,赋性一何愚”描述了作者作为先祖的孙子,但自己的性格却非常愚蠢。这里使用了“邈矣”、“赋性”、“一何愚”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性格的看法和对先祖的敬仰。

第九句“不能挽强弩,但欲事操觚”则表达了作者虽然不能像先祖那样挽强弩射远,但只想从事写作这样的文事。这里的“挽强弩”、“事操觚”都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的追求和对先祖的敬仰。

第十句“历官已廿载,落魄俨腐儒”描述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失败经历,已经度过了二十年的官宦生涯,但仍显得有些颓废和不修边幅。这里使用了“历官已廿载”、“落魄俨腐儒”等词语,表现了作者的失意和对先祖的敬仰。

接下来是第十二句“同侪贝锦张,亲戚从揶揄”表达了作者与同僚们的关系并不融洽,而亲戚们也常常嘲笑他。这里的“同侪”、“亲戚”、“揶揄”等词语都反映了作者的处境和内心感受。

最后两句“何令彼谮人,猴冠而当涂”则是对那些诽谤他人的人进行了指责,他们就像猴子戴着帽子爬上了高高的台阶一样。这里的“何令彼谮人”、“猴冠而当涂”都表达了作者的愤怒和不满。

最后一句“不望印累累,其如锥也无”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心,他并不奢求过多的荣誉和财富。这里的“不望”、“其如锥也无”都体现了作者的超脱和对先祖的敬重。

这首诗通过对先祖一生的回顾和对其逝世的哀痛,表达了作者对家族荣耀的自豪和对先祖的敬仰。通过对先祖英勇、智谋、仁爱等方面的表现,展现了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心,展现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