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十乘度龙沙,旌旆悠悠士不哗。
踊跃长驱三万里,烽烟未熄肯言家。
【注释】:
元戎:古代指军队的最高统帅或主将,这里代指将军。旌旆(jīng huì):古代用五彩丝绳做的装饰旗子,这里借指战旗。三万里:形容距离遥远。烽烟未熄:指边疆烽火连天,战事不断。肯:岂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边塞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壮阔的军旅画卷,表达了对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崇高敬意和对他们艰苦生活状况的深深同情。
首句“出塞”,点明全诗的主题。接下来三句描绘了将军率领部队出征的情景。他们乘坐着十辆战车,跨越龙沙(即沙漠)出征,旌旗猎猎,将士们士气高昂,无人喧哗。这一句中,“十乘度龙沙”表现了将军威武雄壮的气势,而“士卒皆已无顾心”则反映了战争残酷无情的现实。
颔联进一步渲染了出征时的紧张气氛。“踊跃长驱三万里”描绘了将士们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情景,他们一心只想为国家立功,哪怕路途遥远艰险也在所不惜。而“烽烟未熄肯言家”则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牺牲。这里的“烽烟”既指边疆烽火连天的景象,也象征着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安。
这首诗通过对出征将士们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激情与豪情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