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宛西飞日,馀光照客裳。
青冈留一壑,石濑幽且长。
驾言从之游,山水有清光。
浮云日夕起,寒风何凄凉。
宁为岩畔柏,不随秋叶扬。
朅来二三子,怀德应徬徨。
渊隽寻薄味,苦淡出清商。
浩歌入云表,惊起双鸿翔。
沉浮何足论,兹意殊未央。
仰看河汉碧,徒尔问津梁。
【注释】
宛宛西飞日:太阳缓缓向西飞去。
馀光照客裳:阳光余晖照在客人的衣裳上。余光,指夕阳。
青冈留一壑:青冈岭留下一道山沟。青冈,青色的山冈,多指丘陵。一壑,一沟壑。
驾言从之游:驾着车跟随着他们一起去游览。驾言,驾车。
山水有清光:山水间有着明亮的光辉。
宁为岩畔柏:宁愿做山崖边的柏树。
不随秋叶扬:不愿随风落叶而飘散。扬,飘扬。
朅来二三子:忽然来到这几位朋友身边。朅,同“遽”,急忙,突然。
怀德应徬徨:怀着美德应该有所徘徊,犹豫不决。德,品德、美德。应,应对、应当。徬徨,徘徊、犹豫。
渊隽寻薄味,苦淡出清商:渊深的泉水中寻找清淡的滋味,苦于淡薄的味道难以摆脱。渊隽,深水。薄味,清淡的味道。苦淡,苦于淡薄。清商,清凉的音乐。
浩歌入云表:放声歌唱直入云端。浩歌,高声歌唱。云表,云天之上。
惊起双鸿翔:惊动了双双大雁高飞远翔。
沉浮何足论:沉浮又有何值得论说呢?
兹意殊未央:这情怀是长久而未完结的。兹意,这情怀。殊未央,长久未尽。
仰看河汉碧:抬头仰望银河一片碧色。河汉,银河。
徒尔问津梁:只能白白地询问渡口的桥头。徒尔,白白的。津梁,渡口的桥梁。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赴昆山任司训时送别友人之作。《文苑英华》题下注:“王勃。”可见作者非王勃莫属了。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联。首联写离别情景,颔联写送别时的感慨,颈联写与友共游的愉快心情,尾联写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
首联“送人之昆山司训”,点明送别的对象和地点,即“昆山司训”。昆山,古称昆阳、吴县、毗陵,今苏州、上海一带,是吴越文化发祥的地方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司训”一词在这里是指地方长官。诗人送别友人时,既表现出深深的留恋之情,又充满敬慕之意,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前程的美好祝愿。
颔联“宛宛西飞日,馀光照客裳。青冈留一壑,石濑幽且长”,写景抒情。“宛宛西飞日”是形容太阳缓缓向西飞行的样子;“馀光照客裳”,余晖洒在友人衣上,表现了夕阳的温馨之美。“青冈留一壑”,青冈岭留下一道山沟;“石濑幽且长”,山中的石涧又幽又长,形象生动。诗人以细腻的观察力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观,抒发了送别之情。
颈联“驾言从之游,山水有清光。浮云日夕起,寒风何凄凉”,直接表达送别的情感。“驾言从之游”表示要一同游览山水;“山水有清光”意味着美好的山水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浮云日夕起”暗示了送别之时正是傍晚时分;“寒风何凄凉”则写出了送别时的萧瑟氛围。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时的惆怅之情。
尾联“宁为岩畔柏,不随秋叶扬。朅来二三子,怀德应徬徨”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赞美。“宁为岩畔柏”比喻自己宁愿坚守节操,不做随风摇曳的秋叶;“朅来二三子”,表示自己与友人相聚的时刻;“怀德应徬徨”意思是心怀美德,应该有所徘徊、犹豫。诗人通过自己的劝勉和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谊。
这首诗语言简练、含蓄、优美,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韵味。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美丽的送别画卷。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