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石痕古,苍茫字画分。
千秋谁辨此,我辈发奇闻。
逸势翻龙篆,精光动斗文。
秦碑与汉鼎,摛写徒纷纷。

注释:

突兀的石头上留有古迹的痕迹,苍茫的字画仿佛被分割开。

千年之后谁能辨认出这些古迹,只有我们能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

龙形的篆书在逸势中翻腾着,斗大的文采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秦始皇的碑文和汉朝的鼎器,都只是徒具形式地描绘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石痕、字画、龙篆、斗文等意象来表现石质之美,同时借题发挥,抒发感慨之情。诗人通过对石痕、字画、龙篆、斗文等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首句“突兀石痕古”,写石上的痕迹,突出其古老。次句“苍茫字画分”则进一步描写石上的字画,字画之间犹如分开一般,更显其古老。这两句既写出了石上的字画,也写出了石的古老,为下文的赞叹作铺垫。

第三句“千秋谁辨此”,是说千年之后谁能分辨这些字画呢?诗人在这里用了“谁辨”一词,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然而,他也明白,即使千年之后,这些字画依然会留在这个世界上,因为它们已经融入了大地,成为了大地的一部分。

第四句“我辈发奇闻”,则是说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发现并欣赏这些字画的独特之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这两句虽然看似矛盾,但实则是统一的,因为诗人正是通过这种矛盾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希望人们能够从中发现古代的智慧和才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第五句“逸势翻龙篆”,是对前三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逸势”是指飘逸之势,而“龙篆”则是古代的一种文字符号。诗人用“逸势翻龙篆”来描述那些字画的飘逸之态,以及它们与龙的形象相呼应的特点。这四字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字画的特点,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

第六句“精光动斗文”,则是对第五句的具体化和深化。这里的“精光”指的是光彩照人的光芒,而“斗文”则是古代的一种文字符号。诗人用“精光动斗文”来形容那些字画的光彩如何熠熠生辉,如同北斗七星般璀璨夺目。这四字不仅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字画的美感,也展现了诗人对古人文字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秦碑与汉鼎,摛写徒纷纷”,则是一种反讽。秦碑汉鼎都是古代的文字符号,它们的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字画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独特的韵味。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古人文字的尊重,以及对现代文化发展的思考。他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