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读书处,绿萝映草堂。
风尘惊岁隔,梦寐入宵忙。
拟作丸中舍,更寻物外方。
兹心恐未遂,临眺独徬徨。

【注释】

1、游员常寺:作者任永嘉郡守时所建。2、绿萝:指寺院中种植的藤蔓植物,用以象征寺院中的僧人。3、草堂:僧徒的居处。4、风尘:指战乱和纷扰的社会现象。5、岁隔:一年之间隔阂。6、丸中舍:即“丸内舍”,指佛教修行者在寺庙里居住的地方。7、物外方:《庄子·逍遥游》说:“吾丧我,与天下人为一。”意思是超脱物欲之外的境界。8、兹心:此心,这里指作者的心意。9、临眺:登高远望。10、徬徨:徘徊不前,犹豫不决的意思。

【赏析】

《游员常寺其一》是唐代诗人顾非熊所写的一首诗。全诗以“拟”为线索,首联写昔日读书处,用典抒发对往昔读书生活的怀念;颔联写因战乱而远离故乡,进入寺庙寄身于佛门,并由此引发了对世事沧桑和人生际遇的感慨;颈联通过描写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来表达自己对于出世入世的选择;尾联则表达了对于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的彷徨。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细腻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昔日读书处,绿萝映草堂”。这是回忆过去在寺庙中读书的情景。绿萝是一种常青藤本植物,其藤蔓缠绕着周围的物体,因此被用来比喻那些陪伴自己度过时光的人或事物;草堂则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聚集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书房或书房中的书架、书籍等物品。所以这一句可以理解为作者回想起自己在寺庙中读书的日子,那时他经常坐在绿萝覆盖的草堂里学习写作。

中间两联“梦寐入宵忙,拟作丸中舍”。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夜晚读书时的情景,他常常沉浸在书海中无法自拔,以至于深夜还在忙碌地思考和创作。这里的“丸中舍”是指佛教修行者在寺庙里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所以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夜晚读书时常常想象自己身处这种境界之中,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最后两联“兹心恐未遂,临眺独徬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认为自己的心意恐怕难以实现,因此在登高远望的时候总是感到彷徨不定。这里的“兹心”是指作者内心深处的想法或愿望,而“临眺”则是指站在高处俯瞰四周的情景。所以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作者在面对人生道路和选择时深感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首诗以“游员常寺”为题,通过描述自己在寺庙中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思考和探索。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