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凉欹枕罢,振策复山行。
冉冉云穿袖,迢迢谷递声。
平原天际尽,孤屿海中明。
忽觉襟期远,呼觞坐自倾。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晚凉欹枕罢,振策复山行。
注释:
- “晚凉”:表示傍晚时分的凉爽天气。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休息。
- “振策”:挥动马鞭,意为骑马出行。
- “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译文:
傍晚时分我斜靠枕头休息后,振起马鞭又出发去山间小路骑行。
2. 冉冉云穿袖,迢迢谷递声。
注释:
- “冉冉”:缓慢地、慢慢地。
- “云穿袖”:像衣袖被云彩穿过一样,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 “递声”:连续不断地传来的声音。
译文:
缓缓升起的轻烟缭绕如云雾穿过我的袖子,连绵不断的声音从山谷中传来。
3. 平原天际尽,孤屿海中明。
注释:
- “平原”:广阔的平原地区。
- “天际”:天空的边缘或尽头。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海中”:海洋之中。
译文:
辽阔的平原伸展到地平线的尽头,小岛孤独地位于大海中显得格外明亮。
4. 忽觉襟期远,呼觞坐自倾。
注释:
- “襟期”:胸怀志向或抱负。
- “呼觞”:举起酒杯。
- “坐自倾”:坐着自斟自饮。
译文:
突然觉得心胸志向已经很远了,于是举起酒壶,独自饮酒畅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员常寺在晚风中结束一天的宁静与闲适之后,继续沿着山路行走的情境。通过“晚凉”、“振策”和“山行”,诗人展现了一种从容不迫且充满生活气息的旅行场景。
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生动,如“冉冉云穿袖”和“迢迢谷递声”分别传达了云彩轻柔覆盖和山谷回声绵长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最后两句“忽觉襟期远”,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思考。在独处时,他感受到自己的胸襟宽广,志向高远,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此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刻的自我反思,构建了一个既有视觉美感又有思想深度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