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飞雪复舂云,宝殿疏钟入夜分。
潮自砰鍧僧自定,悟来原不是声闻。
【注释】
潮海:大海。砰訇(pēn hōng):形容波涛汹涌澎湃的声音。定:静心安神。悟:觉悟,领悟。声闻:谓佛之弟子,闻法后能悟其义者,谓之入道。这里指禅宗的入门弟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禅理的阐述。诗中以大海与古庙作比喻,说明禅理的深邃和博大。
开头两句写大海,用飞雪、舂云、宝殿、疏钟等形象来描绘大海。“海涛”即大海,“飞雪”是形容海浪翻腾如飞雪,“舂云”则是浪花冲击云朵如同舂米一般。“复”是又的意思,“舂云”是说海浪冲击云朵,好像在舂米一样。“疏钟”则指寺庙中的钟声,“分”是分开的意思,“夜分”即深夜时分。这两句的意思是:大海波涛翻滚,浪花飞溅,好似天上的雪花落入大海中,又好似云朵在被舂压。当夜色已深,寺庙里的钟声响起,海浪似乎也被钟声分成了两半。
第三句紧承上一句而来,写潮音。“潮”字在这里既指大海的潮水,又暗指禅宗的悟性。“自”是自然地,“定”是指静心安神,“原”是本来的意思,“原”在这里有“原来”的意思。“不是声闻”就是“非声闻”。“声闻”是指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境界,即悟道之人,也指禅宗的入门弟子。“来”在这里指悟到。这两句的意思是:大自然的海涛之声,本来是自然的响声,它本无声音;但是一旦人们静下心来去聆听,就会发现那原本没有声音的声音其实是存在的。
此诗通过大海与古寺的对比,来说明禅宗悟道的玄妙。大海波涛滚滚,海浪冲天,犹如天上飘洒而下的雪花,又像云层被春风吹动而形成的风车,再比如钟声从远方传来,撞击着海岸上的石壁,发出阵阵响声。然而这些响声都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一点人为的痕迹。如果人们用心去聆听,就会发现那些原本没有的声音,其实一直都存在。这就是禅宗所追求的“不闻不若闻,闻而后知不足,知之斯绝”(《金刚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