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丸牛胆两丰腴,碧玉为神颗颗殊。
儿女不知瓤可啖,错疑耳后大秦珠。
【注释】
蜜丸:用蜜调制成的丸。牛胆:指牛黄。丰腴:肥壮。碧玉为神:形容荔枝的外皮晶莹剔透,犹如碧玉,而果肉又如美玉一样洁白。颗颗殊:形容荔枝粒粒不同,有大小、厚薄、形状的差别。大秦珠:即秦吉了,一种水果,又名“龙眼”。
【赏析】
荔枝是盛夏时节的应时水果,以其色香味形俱佳,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首诗描绘的是荔枝上市时,人们争相购买的热闹场面。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荔枝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品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荔枝的美丽,又表达了人们对它的赞美之情。
首句“蜜丸牛胆两丰腴”,描写了荔枝被蜜汁浸泡后,外层裹着一层肥厚的果肉,如同饱满的牛黄一般,显得非常丰腴。这里的“蜜丸”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外观,使人仿佛能够看到一颗颗饱满的荔枝在盘中摆放着,如同一个个小巧的宝珠,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第二句“碧玉为神颗颗殊”,“碧玉”一词,既形容荔枝皮的颜色,也比喻其晶莹剔透的美质。这里的“神”字,则是指荔枝的神韵和魅力。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一颗荔枝都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色泽、质地、口感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极致,让人为之倾倒。
第三句“儿女不知瓤可啖”,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描绘。诗人以“儿女”代指孩子们,他们对于食物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理解到荔枝的味道和价值。然而,正是这些无知的儿童,使得荔枝更加珍贵,更值得人们去珍惜和享受。
最后一句“错疑耳后大秦珠”,则是对前面诗句的巧妙呼应。诗人用“错疑”一词,表达了孩子们对于荔枝的好奇和疑惑。他们认为荔枝就像是大秦(秦国)皇帝所佩戴的耳后珍珠,但实际上,荔枝只是一种普通的水果,其美味可口的品质远远超越了珍珠。
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写,展现了夏日水果市场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食的共同喜爱。同时,诗人也借由荔枝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独特感悟,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乐趣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