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复何去,五月下潇湘。
遥望苍梧迥,还怜楚水长。
暮潮下野渡,远树带残阳。
渺渺云山外,苍茫隔故乡。

【注释】

扁舟:小船。复何去:又有什么可走的呢?

苍梧:古地名,在今湖南省境内。

楚水:潇湘一带的江水。

残阳:夕阳。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之词。词人以“扁舟”自指,抒发对故土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全词写得空灵含蓄,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情调感伤。

“渡湘江有感”是这首词的标题。湘江,发源于广西桂林,流经湖南、广东、江西等省,注入南海。此词写于作者由贬所南归途中。

首句“渡湘江有感”,表明了作者此次南归的地点和原因。“扁舟”,即小舟。古人称船为“扁”,所以叫“扁舟”。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乘坐的小船又要出发到湘江去了。为什么又要出发呢?下一句就是回答:“五月下潇湘。”五月,是夏初的季节,此时湘江两岸正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景色十分美丽,正是乘舟游览的好时光。可是作者却说“下潇湘”,“渡湘江”,这似乎与前面所说的“扁舟复何去”矛盾。其实不然,这是因为作者此时心中充满了对故国山水的眷恋之情,而湘江正是祖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怎能不“下潇湘”,不“渡湘江”呢?

第二句“遥望苍梧迥”,紧承上文“下潇湘”,写自己远望湘江中游的苍梧山的情景。苍梧,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山脉的主峰,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境内。“遥遥”,遥远的样子,这里指远远地看。“苍梧迥”,即苍梧山下。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船上远远望去,苍梧山巍峨耸立,直插云霄。这既是实景描写,也是虚景描写,既写出了苍梧山的高峻雄伟,也表现了自己对故乡山河的思念。

第三句“还怜楚水流长”,承接上句,进一步写自己对故土山水的怀念。“楚水”,指洞庭湖水。“长”,形容词后缀。“可怜”,可惜,可爱之意。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不禁又想起故乡的河流——楚水来,它是那样悠长,那么清澈,真是可爱啊!

下面四句,写诗人在渡江时所看到的景色以及内心的感慨。

“暮潮下野渡”,点明了渡口的时间和景象。“暮潮”,即傍晚时分,江水上涨形成的潮汐。“野渡”,野外的渡口。这句的意思是说,太阳落山的时候,江水上涨形成潮汐,这时我在野外的渡口停泊下来。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的行程,也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远树带残阳”,是诗人在渡过湘江时,看到江边树木被余晖映照的景象。“残阳”,即夕阳西下的光辉。这句的意思是说,眼前远处的树林沐浴着余晖,显得特别明亮。

“渺渺云山外”,写诗人站在江边远眺,只见那连绵不断的青山之外还有茫茫的云雾。这句意思是说,眼前那连绵不断的青山之外还有茫茫的云雾,仿佛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天地。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所见景物的壮美,也表现了他面对浩渺自然景观时的惊叹不已之情。

末两句“渺渺云山外,苍茫隔故乡”更是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渺渺”,指广阔无边的样子。“苍茫”指朦胧模糊的样子。“隔绝”指距离遥远,难以相见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那片渺渺的云山好像离故乡非常遥远,隔着重重山水难以相见。

全词通过描绘湘江之景和自己乘舟远行时所见的山川景物、日落夕霞,抒写了自己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全词语淡情深,意境清丽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