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起郊关,层城烟雾间。
千家响砧杵,四顾满云山。
片月增愁思,凉风减病颜。
登高情未已,还共此追攀。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九月十日晚,他在城楼上登高望远,感叹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艰难。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释:
- “暝色起郊关,层城烟雾间”: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城门关上,城市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现实的无奈。
- “千家响砧杵,四顾满云山”:听到远处千家的砧杵声,诗人不禁感叹四周山峦如海,云雾缭绕。这里的“砧杵”指古代妇女捣衣时敲打的器具,象征着人们的生活艰辛。
- “片月增愁思,凉风减病颜”:明亮的月光增加了诗人的忧愁,凉爽的秋风却让人感到疲惫和不适。这里的“片月”指一弯新月,象征孤独和寂寞;“凉风”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 “登高情未已,还共此追攀”:尽管登上高处已经很久,但诗人仍然不愿离去,继续与友人一起攀登,寻找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亡途中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暝色”、“层城”、“砧杵”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