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持螯漏几更,西风妒月片云生。
氤氲不尽来还去,点缀无端暗复明。
乍见馀光分翠竹,尚留微影落金觥。
谁家唱出关山调,徙倚胡床听远声。
夏日的余热尚未完全消散,中秋之夜已悄然降临。在这个团圆的时刻,诗人马任远用他独特的视角捕捉了这一时刻的美丽和情感。
“斗酒持螯漏几更”描绘了一种饮酒赏月的宁静场景。在古代,人们常常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美好。而“西风妒月片云生”则表达了西风对月光的羡慕之情,似乎这片云朵也是为了欣赏月亮而来。这里的“妒”字,既表现了西风对月亮的喜爱,也暗示了中秋节特有的浪漫氛围。
“氤氲不尽来还去”形容了月亮的光辉如同水汽一般弥漫,又似乎随时都会消失。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中秋之夜月亮的神秘与美丽。而“点缀无端暗复明”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变化无常,有时明亮如昼,有时却又显得暗淡无光。这种变化无常,恰似人间生活的起伏不定。
“乍见馀光分翠竹,尚留微影落金觥”描绘了月光透过翠竹洒下的美景,以及月光落在酒杯上的微光。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画面,勾勒出中秋之夜的静谧与美好。“谁家唱出关山调,徙倚胡床听远声”则展现了诗人陶醉于这美妙时刻,聆听着远方传来的歌声,感受着异乡的风情。这里的“关山调”可能是指来自远方的民歌或乐曲,让人感受到中秋之夜的丰富文化内涵。
马任远的《中秋》以简洁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中秋之夜的宁静、美丽、神奇与深情。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中秋节的独特韵味,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