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欷歔,天南遗民此日抱乌号,回风萧萧兮燕云万里望空劳。
客子悲来病骨高,目随缟素送轻舠。
十有七年明圣主,一旦谁知身似羽。
万方闻变已经时,哀诏初来秋半去。
九鼎凝禧再奠年,中兴勋业仗群贤。
阿谁淹久皇华节,却教纷籍恣讹传。
君不见昏迷天象羲和戮,况也阳曦掩炤归蒙谷。
泄泄前车憯莫惩,谁与发愤为雄佐光复。
扣舷号恸一狂奴,欲趋南国忘南禺。
凭将却寄称诗者,读未成声泪双下。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江上逢大行哀诏适欧嘉可惠寄诗箑伏枕无聊次韵奉答语于来赠不伦以志感也” - 在江上行遇皇帝的大行哀诏,恰逢欧嘉可赠送诗稿并请我赋诗作答。
  2. “噫欷歔,天南遗民此日抱乌号” - 我叹息着,我是南方的遗民,如今只能抱着乌号哭泣。
  3. “回风萧萧兮燕云万里望空劳” - 回风吹动,燕云辽阔,我只能望着天空感叹。
  4. “客子悲来病骨高,目随缟素送轻舠” - 客人悲伤到来,病骨高耸,眼睛跟随着白色的丧服和小船一起。
  5. “十有七年明圣主,一旦谁知身似羽” - 经历了十七年的明君治理,但突然有一天,谁知道我的身体像羽毛一样脆弱?
  6. “万方闻变已经时,哀诏初来秋半去” - 四面八方传来变化的消息,哀诏刚刚来临,秋天已过一半了。
  7. “九鼎凝禧再奠年,中兴勋业仗群贤” - 九鼎凝聚着吉祥,再次祭拜,中兴的功绩全靠群贤。
  8. “阿谁淹久皇华节,却教纷籍恣讹传” - 是谁长久地保持了皇华节操,却让各种传言肆意传播。
  9. “君不见昏迷天象羲和戮,况也阳曦掩炤归蒙谷” - 你不看见天地间的混乱吗?太阳被羲和所杀,更何况太阳西斜时被蒙蔽在山谷之中。
  10. “泄泄前车憯莫惩,谁与发愤为雄佐光复” - 前车之鉴,不能惩戒。谁能够奋发图强,成为恢复光明的助手呢?
  11. “扣舷号恸一狂奴,欲趋南国忘南禺” - 扣舷痛哭的狂人,想要前往南方忘记南方的巨兽。
  12. “凭将却寄称诗者,读未成声泪双下” - 我将这首诗寄给那些吟唱的人,还没等读完就已泪水盈眶。
    接下来是诗句的注释:
  • “噫欷歔” - 叹息。
  • “天南遗民” - 南方的遗民。
  • “抱乌号” - 抱着悲痛。
  • “回风萧萧兮燕云万里望空劳” - 回风吹动,燕云辽阔,我只能望着天空感叹。
  • “客子” - 客人。
  • “悲来” - 悲伤袭来。
  • “病骨高” - 病弱的骨头。
  • “目随缟素送轻舠” - 眼睛跟随白色丧服和小船一起。
  • “十有七年” - 经历十七年。
  • “明圣主” - 明君。
  • “一旦” - 突然。
  • “谁知身似羽” - 谁知道我的身体像羽毛一样脆弱?
  • “万方闻变” - 四面八方传来变化的消息。
  • “哀诏初来” - 哀伤的诏书刚刚来临。
  • “九鼎” - 九个鼎(古代的重要礼器)。
  • “凝禧” - 凝结福气。
  • “重奠年” - 重新祭祀。
  • “阿谁” - 哪个人。
  • “昏迷天象” - 天地间混乱。
  • “羲和戮” - 羲和被杀。
  • “阳曦掩照” - 太阳被遮蔽。
  • “泄泄” - 忧心忡忡。
  • “孰忍” - 谁能忍受。
  • “发愤” - 奋发有为。
  • “号恸” - 悲痛地呼喊。
  • “欲趋” - 想要。
  • “南国” - 南方的国家。
  • “忘南禺” - 忘记了南方的巨兽(指帝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江边遇到皇帝的大行哀诏时的心情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忧虑。诗人以自己的身世和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责任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