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干瞿然亦自雄,孤舟横野更飘风。
难将幽愤填沧海,剩有悲歌贯白虹。
列镇王师元不战,万邦侯王几来同。
传闻征戍防淮北,方叔于今已佩葱。
【注释】
恒干:地名,在今山东济南。瞿然:惊讶的样子。亦自雄:也显得很有气势。孤舟横野更飘风:形容诗人在战场上孤独地渡过黄河,面对茫茫的荒野,感到一种孤独和凄凉。沧:大海。悲歌贯白虹:指壮烈激昂的歌声可以穿透云天,直冲长虹。列镇:分设的要塞。王师:周朝的军队。元:完全,全。几:几乎。来同:来统一。传闻:传说。征戍:出征。防淮北:防守淮水以北的边境地带。方叔:周代名将名姬,曾率军抵御过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于今:至今。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时李光弼为安东都护使,守临海郡。诗人因避战乱而隐居,常与李光弼相往来。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赠答。前四句写诗人自己,后四句写友人李光弼。
首联说李光弼虽然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是仍显得精神矍铄,威风凛凛,像一位气吞山河、不可一世的英雄。“亦”字用得妙,写出了诗人的惊叹之情。“孤舟横野更飘风”,是说诗人渡黄河时,正逢狂风暴雨,一叶孤舟在旷野上横摇。“横”字既写出了诗人渡河时的艰难险阻,又表现了他内心的激越不平。“难将幽愤填沧海,剩有悲歌贯白虹”,是说诗人内心郁积着难以言说的忧愤,只有通过悲歌的形式才能发泄出来。“悲歌”两句是说,他的歌声能够穿透云霄,直达万里之外。
颔联承首联之意,写李光弼率领大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大败敌军。“列镇王师元不战”,是说李光弼统领的各路军队,全都不与敌人交战,直接攻下了敌人坚固的城池;“万邦侯王几来同”,是说各国诸侯、各邦国君纷纷前来归附,表示要听从李光弼的指挥。
颈联写李光弼在战斗中的表现,也是诗人的赞美之词。“传闻征戍防淮北,方叔于今已佩葱。”是说,听说李光弼正在前线指挥防御淮水的征战,他英明如古代的名臣方叔,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景仰的典范。
李光弼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就像传说中的名将方叔一样,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