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当夏至不闻雷,剩有霏霏雨熟梅。
旋摘园茶烹石鼎,满㪺泉水涤山罍。
云横远岫形如画,风送啼猿响若孩。
怪底笔端多窘涩,由来万卷未淹该。
夏至日雨中游园
【注释】时当夏至:即夏至之日。不闻雷:夏天雷声稀少。剩有霏霏雨熟梅:雨后,园中的梅花更加芬芳。旋摘:随即采摘。烹石鼎、满㪺泉水涤山罍:用石头做的大锅煮茶,满地的泉水洗着山中的酒器。云横远岫形如画: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风送啼猿响若孩:微风吹动,猿猴的啼叫声仿佛小孩的哭声。怪底笔端多窘涩:为什么笔下如此生涩。万卷淹该:读了许多书,却仍然感到不足。
译文:
夏至时节,天空晴朗,听不到雷声,只有细雨落在熟透的梅花上。于是,我随即采摘了园中的茶叶,放在石头做的大锅里煮,让泉水洗涮着山中的酒器。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微风吹来,猿猴的啼叫声仿佛小孩的哭声。奇怪的是,为什么我笔下的文字如此生涩?我读了许多书,仍然感到知识不足。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夏至日游园时的即兴之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想象,展现了夏至日游园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知识渴望的情感。
首句“时当夏至不闻雷”,点明了时间是夏至日,而雷声稀疏。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接下来的句子“剩有霏霏雨熟梅”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景象。细雨使得梅花更加芬芳,而这种氛围也让作者不禁产生了采摘茶叶的念头。
第三句“旋摘园茶烹石鼎”,则直接描写了作者在园中的动作。他随即采摘了园中的茶叶,准备煮茶。这个动作不仅展现了他的细心与用心,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句“满㪺泉水涤山罍”,则是对园中景色的进一步描绘。泉水清澈甘甜,洗涤着山中的酒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里的“㪺”字,可能是“溪”字之误,意为小溪。
第五句“云横远岫形如画”,则是对远处山景的描绘。云层在远处的山峦上横卧,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这里的“画”字,既形容了山峰的形态,也暗喻了作者心中的理想。
第六句“风送啼猿响若孩”,则是对近处景象的描绘。微风吹拂,猿猴的啼叫声仿佛小孩的哭声,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美。这里的“孩”字,可能是指“孩儿”或者“孩童”。
最后一句“怪底笔端多窘涩,由来万卷未淹该”,则是对作者写作态度的反思。他觉得自己的文笔有些生涩,可能是因为读书太少。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停止过学习,因为他深知“万卷淹该”的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夏至日游园景色的描绘以及作者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