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拥僧房紫翠间,当年飞锡几时还。
层峦每到秋偏好,尘鞅不随心共闲。
爽酌欲将诗句解,多情犹有梦魂关。
知君张弛无穷意,肯学淮南赋小山。
【注释】
次:跟随,追随。清凉寺:位于今安徽省当涂西北的清凉寺。杨恒叔:作者的朋友。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间。紫翠间:紫色和翠绿色的山景之间。当年:从前。飞锡:佛教语,指和尚行走时所持之锡杖;也指步行。几时还:什么时候回来?云拥:云聚。尘鞅:尘土的缰绳,比喻世俗的羁绊。爽酌:畅饮。解:理解,领会。多情:深情。张弛:有节制地使用力量,这里比喻做事不急躁。淮南赋小山:《淮南子》中有《小山赋》,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的辞赋,此处以“赋”字暗指文章,即指作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和韵诗,原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等。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描绘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气氛。这首诗通过对清凉寺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超脱世俗的心境。
第一句:“云拥僧房紫翠间”,描写了清凉寺周围的山峦被云雾缭绕的景象,紫翠交辉,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云拥”形象地描绘了云雾围绕寺庙的情景,而“僧人房”指的是僧人居住的地方,暗示了这里是一个清静的修行之地。
第二句:“当年飞锡几时还”,回忆起过去僧人行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飞锡,指步行时所持之锡杖;也指步行。这里的“几时还”反映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无常人生的感慨。
第三句:“层峦每到秋偏好,尘鞅不随心共闲”,描述了秋季景色的变化和心情的转变。层峦,指层层叠叠的山峦;尘鞅,表示世俗的羁绊。这句诗通过对比秋天的美景和自己的心态,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第四句:“爽酌欲将诗句解,多情犹有梦魂关”,描绘了饮酒吟诵诗句的场景,展现了作者沉浸在诗词中的境界。这里的“爽酌”指畅饮;而“诗句”则是指诗歌中的意境或情感表达。作者通过这种艺术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五句:“知君张弛无穷意,肯学淮南赋小山”,表达了对朋友的理解和尊重。这里的“张弛”指的是有节制地使用力量;“无穷意”则表达了朋友对生活态度的超脱和豁达。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能像淮南王那样创作出优美诗篇的赞赏和钦佩。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