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服惊穷节,离居感客情。
霜清沙雁至,露白草虫鸣。
到谷看天籁,随山采地精。
幽寻祗得性,游宦不期名。
【注释】
“授服”:指脱去丧服。
“惊穷节”,指因贫苦而失去操守。
“离居”:离开家乡,寄居他乡。
“霜清沙雁至”:意思是说,天冷了,水边沙滩上飞来的沙鸥雁群。
“露白草虫鸣”:意思是说,到了夜晚,草上的露珠一干,虫子开始呜咽啼叫。
“天籁”:指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等。
“地精”:指地上生长的灵药。
“幽寻”:即深山隐士的寻访。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任广东提学时所作的。诗题中的“与田提学行清化道中”指作者陪同田提学巡视清化道(今广东省北部)。
首联“授服惊穷节,离居感客情。”表明了诗人因贫穷而感到羞耻,又因远离家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颔联“霜清沙雁至,露白草虫鸣。”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景色。沙鸥雁群在空中飞翔,露珠晶莹,草虫鸣叫,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和谐。
颈联“到谷看天籁,随山采地精。”描述了诗人在山谷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寻找地下的灵药。这里的“天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而“地精”则是指生长在地下的灵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尾联“幽寻只得性,游宦不期名。”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官场仕途的看法。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人性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而追求名声的人,往往只会迷失自我。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