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冷催砧杵,风高急鼓鼙。
登楼回首处,目断塞鸿西。
诗句解析及翻译
第1句
- 露冷催砧杵:露水冷清,催促着打铁的声音。
- 登楼回首处:登上高楼,回头望去的地方。
- 目断塞鸿西:目光追随远方的鸿雁直至西侧。
译文
冷露催动打铁的声音,高耸入云的楼阁让我回望。
我登上高楼,目光追随远去的北雁直至西边。
注释
- 砧杵:古代用于捣衣的工具。
- 目断:视线延伸至尽头,形容看得很远。
- 塞鸿:北方边塞的鸿雁,这里指候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日登高时的情感状态。通过“露冷”和“风高”两个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天气的变化对人心情的影响。诗人在高处回望,目送飞鸿向西方远去,表达了一种孤独与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句解析及翻译
第2句
- 风高:风势很大。
- 急鼓鼙:急促地敲鼓。
- 登楼回首处:登上高楼,回首之处。
- 目断塞鸿西:目光追随远去的塞鸿向西。
译文
秋风劲吹,急促地敲打着战鼓,我站在高楼之巅,回望那渐行渐远的北疆大雁。
注释
- 登楼:登上高楼。
- 回首:回头望向。
赏析
这两句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突出了秋天的萧瑟感,以及战士在战斗中的紧张和不安。”风高”和”急鼓鼙”加强了这种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同时,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回望远处的雁群,也表达了一种离别和思乡的情绪。
诗句解析及翻译
第3句
- 登楼:再次提及上文的登楼动作。
- 回首处:再次提到上文提到的回首之处。
- 目断塞鸿西:再次强调目光追随塞鸿向西的动作。
译文
再次站上高楼,目光投向遥远的西部。
注释
- 登楼:又一次登上高楼。
- 回首处:又一次提到上文提到的回首之处。
赏析
此句重复使用“登楼”和“回首”,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也深化了主题——通过多次的回望来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通过反复的动作描述,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体现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通过以上逐句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答姚景升》的诗意和内涵。诗人陈景融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和人物动作,展现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