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前列九梁随,为届三元庆贺期。
金带当街高赞导,外廷仪注拜丹墀。
【注释】:
簪,簪子。缨,冠带的带子。前列,前面排列着。九梁,指高官显贵。三元,指金榜题名。为届,是说将要来到。三元庆贺期,指参加考试并被录取的日子。金带,皇帝赐给大臣的玉饰。当街,在大街上。高赞导,在大街上高声宣布。外廷,指朝廷之外的地方。仪注,礼节和仪式。拜丹墀,到台阶下的朝拜地方去参拜。
【赏析】:
《宫词十二首》组诗共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七首。这首诗描写了唐代科举考试中举后的情景。全诗以进士及第者为对象,通过他们的应试与授官过程,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
“簪缨”两句,点明题目,说明作者要写的内容是“进士及第”。簪缨,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一种装饰品,即用簪子插在帽上,用丝带系在腰际。九梁,形容高官显贵的气派。这里比喻那些出身高贵、门第显赫的读书人。三元,指科举考试的三个等级,即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一名。此句意谓他们即将到来的考试及第的喜庆日子,也就是参加乡试并被录取的日子。“为届”,是指将要到来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簪缨之列的九梁高官,就要来到三元庆贺的喜庆日子。”
“金带”两句,描写的是进士及第者进入朝廷的情景。金带,皇帝赐给大臣的玉饰。当街,在大街上。高赞导,在大街上高声宣布。外廷,指朝廷之外的地方。仪注,礼节与仪式。此两句诗意为:“金带高悬在大街上,高声宣告三场考试的结束,朝廷之外也传颂着这些得意门生的荣耀。”
诗人通过对科举考试中举者的描绘,揭露了统治者选拔官吏的唯才是举的政策,同时也对科举制度中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