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山凌碧汉,圆影郁崔嵬。
流曜窥蓬户,浮光落客衣。
石痕留返照,鸦背带残晖。
樵语并僧话,匆匆踏蹬归。

【注释】

镜山:在今浙江省江山市。碧汉:银河,这里指天空。

圆影:月影。崔嵬:高耸。流曜:流光。蓬户:柴门。浮光落衣:月光从窗中洒落。石痕:岩石上的苔藓。返照:夕阳的余晖。

鸦背:乌鸦背上。带残晖:映衬着乌鸦的影子。樵语并僧话:樵夫的闲谈和僧人的谈话。匆匆:匆忙的样子。踏蹬归:急急忙忙地回家。

【赏析】

《镜山夕照》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五绝组诗《江行无题一百首(选一)》中的第二十八首。这首诗描绘了镜山在夕阳下的景象。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淡雅,形象生动,色彩绚丽多姿,意境开阔深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一句“镜山凌碧汉”,写镜山之高峻。“碧汉”是银河,古人常用它比喻高空。《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瑶池兮霓旌,见有娀之佚女。”王逸注:“望舒于太微,见天帝之玉女也。”这里的“镜山凌碧汉”,即是指作者站在高处,遥望那缥缈如带的银河。一个“凌”字,将诗人对镜山的仰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句“圆影郁崔嵬”,“圆影”即月影,“崔嵬”是高大的意思。这句写诗人仰望镜山之景,只见一轮明月当空,月影斑驳,显得十分高大。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其生命,使读者仿佛看到一轮明月在镜山之上缓缓升起,与诗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夜色。同时,诗人又通过“崔嵬”一词,将镜山与夜空中的明月联系起来,使二者相映成趣,更加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第三句“流曜窥蓬户”,“流曜”即流光,“窥”即偷窥、偷看。这句写诗人透过窗户,看到月光从柴门缝隙中悄悄溜进室内,洒在诗人身上。诗人用一个“窥”字,将月光的偷窥之意表现得活灵活现,让人感受到月光的神秘与美丽。同时,诗人又将目光投向室外,发现月亮的光芒已照到了自己的衣服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第四句“浮光落客衣”,“浮光”即浮光掠影,意指月光从窗户缝隙中透进来,映照在诗人的衣服上。“落客衣”指月光落在衣服上,使衣服变得明亮起来。这句描写了月光与诗人衣服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诗歌画面更加生动。同时,诗人又通过一个“落”字,将月光与衣服之间的亲密接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句“石痕留返照”,“石痕”即岩石上的苔藓痕迹,“留返照”即留下夕阳余晖。这句写岩石上的苔藓留下了夕阳的余晖。诗人用一个“留”字,将夕阳的余晖与岩石上的苔藓联系在一起,仿佛看到了夕阳余晖在岩石上留下的深深烙印。同时,诗人又通过一个“返照”一词,将夕阳与岩石联系在一起,使两者相映成趣。

第六句“鸦背带残晖”,“鸦背”即乌鸦的背部,暗指日落时分。“带残晖”意指乌鸦的背部被夕阳余晖映照得格外耀眼。这句描写了日落时分,乌鸦的背部被夕阳余晖映照得格外耀眼。诗人通过一个“带”字,将乌鸦的背部与夕阳余晖紧密联系在一起,仿佛看到了夕阳余晖在乌鸦背部闪烁的情景。同时,诗人又通过一个“带”字,将夕阳余晖与乌鸦的背部紧紧相连,使人感受到夕阳余晖给乌鸦带来了温暖与力量。

第七句“樵语并僧话”,“樵语”指樵夫们的谈话声音,“僧话”指僧人们的闲谈。这句写樵夫们与僧人一起闲聊,讨论着什么话题。诗人用一个“并”字,将樵夫们与僧人并排而坐在一起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又通过一个“聊”字,将他们的对话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

第八句“匆匆踏蹬归”,意为他们急急忙忙地赶路回家。这句话表现了他们的急切心情,也为全诗增加了一种生活气息。

此诗以写镜水为背景,通过对月夜中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