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费几藤,南冈砺朝斧。
交加落翠蔓,制作类上古。
吾闻大泽滨,羊裘动世祖。
何如六尺蓑,灭迹芦花渚。
举俗无与同,天随梦中语。
今夜不须归,前溪正风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藤蓑五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一蓑费几藤,南冈砺朝斧。

  • 第一句描述了制作蓑衣的材料和工具,用“藤”和“斧”来形象地表达。
  • “一蓑费几藤”说明制作一件蓑衣所需的藤条数量不多。
  • “南冈砺朝斧”则描绘了人们在南边的山冈上使用早晨的阳光来磨利斧头的场景。

交加落翠蔓,制作类上古。

  • 第二句进一步描述了蓑衣的制作工艺,使用了“交加”和“翠蔓”这样的词汇,展现了蓑衣的精美工艺。
  • “制作类上古”意味着这件蓑衣的工艺与古代相似,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怀念。

吾闻大泽滨,羊裘动世祖。

  • 第三句通过“羊裘”(即羊皮制成的衣物)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
  • “动世祖”则意味着这些贤者的故事影响了后世。

何如六尺蓑,灭迹芦花渚。

  • 第四句提出了一个问题,比较了蓑衣和羊裘的不同。
  • “何如”表示疑问。
  • “六尺蓑”指的是普通的蓑衣,而“芦花渚”是一个具体的地点。
  • “灭迹”意为消失踪迹,暗示蓑衣可以隐藏身形,不引人注意。

举俗无与同,天随梦中语。

  • 第五句表达了对世俗看法的不同意见。
  • “举俗无与同”意指大多数人的看法都与作者不同。
  • “天随梦中语”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上天的话语就像梦境一样虚幻。

今夜不须归,前溪正风雨。

  • 第六句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 “今宵”意味着今天晚上。
  • “不须归”表示不需要回家,可能是为了避雨或者欣赏夜晚的风景。
  • “前溪正风雨”则是在夜晚前溪边正在下雨,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气息。

赏析:
杜甫的《藤蓑五首》是一组咏物诗,通过对蓑衣、羊裘等物品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古人智慧和品德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蓑衣和羊裘两种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对比,从而引发了对于人生、道德和理想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然界风雨的描写,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境界。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实关怀,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