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费几藤,南冈砺朝斧。
交加落翠蔓,制作类上古。
吾闻大泽滨,羊裘动世祖。
何如六尺蓑,灭迹芦花渚。
举俗无与同,天随梦中语。
今夜不须归,前溪正风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藤蓑五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一蓑费几藤,南冈砺朝斧。
- 第一句描述了制作蓑衣的材料和工具,用“藤”和“斧”来形象地表达。
- “一蓑费几藤”说明制作一件蓑衣所需的藤条数量不多。
- “南冈砺朝斧”则描绘了人们在南边的山冈上使用早晨的阳光来磨利斧头的场景。
交加落翠蔓,制作类上古。
- 第二句进一步描述了蓑衣的制作工艺,使用了“交加”和“翠蔓”这样的词汇,展现了蓑衣的精美工艺。
- “制作类上古”意味着这件蓑衣的工艺与古代相似,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怀念。
吾闻大泽滨,羊裘动世祖。
- 第三句通过“羊裘”(即羊皮制成的衣物)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
- “动世祖”则意味着这些贤者的故事影响了后世。
何如六尺蓑,灭迹芦花渚。
- 第四句提出了一个问题,比较了蓑衣和羊裘的不同。
- “何如”表示疑问。
- “六尺蓑”指的是普通的蓑衣,而“芦花渚”是一个具体的地点。
- “灭迹”意为消失踪迹,暗示蓑衣可以隐藏身形,不引人注意。
举俗无与同,天随梦中语。
- 第五句表达了对世俗看法的不同意见。
- “举俗无与同”意指大多数人的看法都与作者不同。
- “天随梦中语”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上天的话语就像梦境一样虚幻。
今夜不须归,前溪正风雨。
- 第六句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 “今宵”意味着今天晚上。
- “不须归”表示不需要回家,可能是为了避雨或者欣赏夜晚的风景。
- “前溪正风雨”则是在夜晚前溪边正在下雨,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气息。
赏析:
杜甫的《藤蓑五首》是一组咏物诗,通过对蓑衣、羊裘等物品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古人智慧和品德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蓑衣和羊裘两种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对比,从而引发了对于人生、道德和理想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然界风雨的描写,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境界。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鲜明的现实关怀,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