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辙已东牛继马,名流谁复居林下。
何事东山若不闻,握瑜高索当时价。
佳游称意随所如,当筵夹座皆名姝。
歌凝丝竹倚花听,诗琢琅玕行草书。
济时元有经纶策,大壑蛟龙岂终蛰。
四十馀年乐遁心,憣然一为苍生出。
盐梅登鼎手自和,运屯其奈苍生何。
镇安风俗任才略,呻吟稍变为讴歌。
固知隐德寓声色,世俗寻常安可识。
相待出处古皆然,莘渭依稀见遗迹。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诗题取自晋代谢安的“东山”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

首句“晋辙已东牛继马,名流谁复居林下。”意为晋代的足迹已经向东延伸,如同牛马跟随,那些著名的人物又在哪里隐居呢?这里的“晋辙”指晋代的足迹,而“已东”则表示已经向东延伸。诗人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述,表达了对名流们隐居生活的关注。

第二句“何事东山若不闻,握瑜高索当时价。”意为为何东山不再听闻,手握明珠却追求高价。这里的“东山”指的是东晋的谢安,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谢安隐居生活的赞美,同时也对那些追求名利、忽视隐居的人表示了不满。

第三句“佳游称意随所如,当筵夹座皆名姝。”意为美好的游玩随心所欲,宴会上的女子都是美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聚会中与美女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景。

第四句“歌凝丝竹倚花听,诗琢琅玕行草书。”意为歌声悠扬如丝竹,倚靠在花朵上倾听;诗歌如同雕刻精美的玉石,行草书则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这句诗赞美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才华和才艺。

第五句“济时元有经纶策,大壑蛟龙岂终蛰。”意为治理国家需要有谋略,就像大海中的蛟龙终将腾飞。这里的“济时”意味着治理国家,“经纶策”是指治国的策略。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的期望和对统治者的批评。

第六句“四十馀年乐遁心,憣然一为苍生出。”意为四十多年间乐享隐居之福,突然有一天为了天下苍生而出仕。这里的“憣然一为苍生出”意味着诗人突然决定出仕为国家服务。

第七句“盐梅登鼎手自和,运屯其奈苍生何。”意为盐梅登上鼎中,自己亲手调和,命运却无法改变。这里的“盐梅”象征着贤能之人,而“登鼎”则表示被重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贤能之士被重用的期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第八句“镇安风俗任才略,呻吟稍变为讴歌。”意为镇守安定风俗,任用才能和策略,呻吟逐渐转变为歌唱。这里的“呻吟”和“讴歌”都是比喻,分别表示叹息和欢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社会变革的过程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九句“固知隐德寓声色,世俗寻常安可识。”意为当然知道隐退的美德体现在声音和色彩之中,世俗人哪能轻易理解。这里的“隐德”指的是隐居的生活态度和品德。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隐居生活的重要性和高尚情操的价值。

第十句“相待出处古皆然,莘渭依稀见遗迹。”意为自古以来,人们等待出仕或隐居的情况都是如此,但具体的遗迹只能在莘县和渭水一带隐约可见。这里的“莘渭”指的是地名,而“遗迹”则表示过去的痕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这首诗通过对谢安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政治腐败的不满。同时,通过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描绘和对隐逸美德的强调,传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品质的看重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