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浮名老大灰,红尘无梦到金台。
四时好景凭诗卷,千种闲愁仗酒杯。
桃李阴连同客坐,町畦翠满课童栽。
青山笑我年年住,野鹤林猿不用猜。
【解析】
本首诗是作者晚年闲居的感怀之作。诗人以淡雅的色调,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得的生活场景:在园中漫步时有“好景”,有“闲愁”,有“桃李”“町畦”“野鹤”等意象,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官场生活厌倦,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少壮浮名老大灰”,“少壮”指年青时期,“浮名”指虚名。诗人用“浮名”与“老大灰”相对比,表现了人到老年对名利已看破、看透的心态。
“红尘无梦到金台”,红尘指人间世事,“金台”是传说中的仙山。《史记·封神演义》载:西王母曾宴请诸仙,玉帝赐酒,命众仙各持一物,西王母命南极仙童捧玉瓶,内贮太乙真人所制的琼浆,玉兔捧来。太乙真人说:“吾今醉矣。”遂将此杯掷于空中,化为一个金光闪闪的酒杯,飘至西天灵霄宝殿之前,落地生根,长出几株蟠桃树,结了许多蟠桃。后来,人们便用“金台”比喻神话中的仙境,也泛指美好的环境。诗人借西王母之酒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四时好景凭诗卷,千种闲愁仗酒杯。”“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好景”指美好的景色。“凭”即倚、靠。这里指凭诗卷观赏四季的美景。“闲愁”是说闲愁很多。“仗”即凭借。这里指凭借酒杯来排遣许多愁绪。
“桃李阴连同客坐,町畦翠满课童栽”。桃李,桃树和李树,常用作对他人或他人的美称。同客,与客人一同。町畦,田间的小路。这里指田间小路两旁的绿荫,也指田间小路旁生长着的花草树木,用以点缀田园风光。翠,指绿色。这里指翠色欲滴的田野景色。“课童”,指教育孩子。这里的“课童”是指教孩子们学习种植。
“青山笑我年年住,野鹤林猿不用猜”。“青山”是大自然的象征。“笑我”是说青山对我的态度是宽容、理解、包容的。“年年”指一年四季,这里指一年又一年。“猜”即猜测。诗人以“笑我”来表达自己对青山的感激之情。而对野鹤和林猿来说,则无需猜测自己的行为举止。这两句的意思是:青山对我始终宽容、包容,而我也不必去猜测它的心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闲居生活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联描写闲居时的所见所闻,后两联抒发闲居后的感想。全诗意境恬淡,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流畅,富有情致。
开头两句写闲居时的所见所闻。“少壮浮名老大灰”,意谓年少时追逐名利,到了年老时名利皆成过眼烟云,一切皆成泡影。“红尘无梦到金台”,意谓人世间一切都是虚无,唯有那金台上的仙人才知什么是真情实意,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人生短暂,实际上是说自己在官场中混了大半辈子,现在才悟到人世间的一切皆是虚无,只有超脱尘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享受。
中间两联写闲居后的感想。前一句“四时好景凭诗卷,千种闲愁仗酒杯”,意谓无论春夏秋冬四季,还是各种烦心事都可以依靠诗歌来消解。这里的“四时”既指自然界的时间变化,也暗指人生的不同阶段;“闲愁”既是对过去仕途生涯的回忆、反思和感慨,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无奈;“凭”、“仗”则表示借助、依赖的意思。后一句“桃李阴连同客坐,町畦翠满课童栽”,意谓桃李树下,我同友人一起坐下闲聊,田间小路旁边,小朋友们正忙着栽花植树。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感受。“桃李”与“荫”谐音,所以“阴”字可以换成“荫”;“同客”“课童”分别与上句的“连坐”“栽植”相呼应;此外,“桃李”“町畦”都是自然景物,而“荫”“翠”则是人为创造出来的环境,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在闲居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最后一句“青山笑我年年住,野鹤林猿不用猜”,意谓青山虽然年复一年地在那里屹立不动,但它从不嘲笑我在这里度过一生;山林间的野鹤、林里的猿猴也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感到惊讶。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青山、野鹤、林猿都显得具有生命活力,仿佛它们都能理解和同情我这个闲居之人的处境和心情。
这首诗以闲居为背景,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喜悦和满足之情,体现了陶渊明诗风的典型特征。全诗意境幽静,格调清新,语言平易自然而又不失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