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重闉近,幽庭自少尘。
宝花香破衲,金刹映疏筠。
妙契空中色,禅参定里真。
不来深处坐,那得悟前因。

【译文】

古老的寺院在城墙附近,幽静的庭院少有尘埃。

宝相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袈裟上也有花的香气。

金灿灿的寺庙映衬着疏落的竹子,禅房深深,心无杂念。

妙契空性,悟得真谛,不深入其中坐禅修习,哪能悟出前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上方寺所作。上方寺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西15公里处的黄河岸边,始建于北齐天保初年(公元536年),为北魏孝文帝所建。唐时改名“兴教寺”,后宋改“普照寺”。明末毁于火,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建,名“上方寺”,又称“大佛寺”。该寺建筑宏伟壮观,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首联“古寺重闉近,幽庭自少尘。”写登上山来,看到一座古老而又宏伟的寺院坐落在城边,那幽深的庭院里没有一丝尘土。这两句诗用笔简括,却把一个寂静、肃穆的上方寺形象地勾勒在读者面前。

颔联“宝花香破衲,金刹映疏筠。”写进入方丈,闻到宝相花淡淡的香气,袈裟上也沾着花瓣,而金碧辉煌的寺庙又映照着稀疏的竹影。此二句描写了上下寺的景貌,也表现了诗人对上方寺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颈联“妙契空中色,禅参定里真。”写登上禅堂,看到墙上挂着的是一幅山水画,那幅山水画与禅堂里的僧人一样都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此二句写诗人观画之所见,也表现了诗人对上方寺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尾联“不来深处坐,那得悟前因。”“不来深处坐”是说只有来到寺院的深处才能坐得住,只有坐在深处才能悟到前因。这里的“前因”指禅宗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只要肯坐禅就能觉悟。

此诗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情中含理。诗人登寺之后所见景物,无不触动着他的情怀,使他产生一种超脱世俗的闲情逸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