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辔茅山阳,林昏月初上。
解鞍扣道关,一榻假清敞。
树古虬影蟠,风回玉声响。
客梦不成憩,孤怀共谁赏。
缅惟故山云,无由谢尘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揽辔茅山阳,林昏月初上”,诗人夜宿茅山,在山南的茅山观,举杯邀明月共饮,月色洒满山林。“解鞍扣道关,一榻假清敞”,诗人下马,来到茅山观的门前叩门,诗人放下鞍子,来到茅山观的门前叩门,进入茅山观,茅山观的门前有一片开阔地,可以席地而坐。“树古虬影蟠,风回玉声响”,诗人坐在茅山观的门前,看到茂密的树林里长着许多老树,树影婆娑,树枝盘旋,仿佛是盘龙。风吹过树林发出阵阵响声,宛若玉石相撞的清脆之声。“客梦不成憩,孤怀共谁赏”,诗人在茅山观前停下脚步,抬头望去,只见远处有一座小山,山上树木葱茏,山下溪流潺潺。诗人独自一个人来到这里,想要在这里找一个静处休息,可是客梦难成,只能无奈地在茅山观前徘徊。“缅惟故山云,无由谢尘想”,“缅惟”的意思是怀念,“故山”的意思是故乡,“尘”的意思是世间。诗人遥想自己离开故乡后,远离家乡,在异乡飘泊。他怀念故乡的云景,却无法报答世间万物的恩情。最后两句写诗人思念故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间万物的感恩之情。诗人在夜晚的茅山观前徘徊,仰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他怀念故乡的云景,无法报答世间万物。

【答案】

①《南畿夜宿茅山观》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唐伯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②首联“揽辔茅山阳,林昏月初上”:诗人夜宿茅山观,站在茅山观的前方,举杯邀明月共饮。“揽辔”意思是手挽缰绳,表示要控制自己的情感。“茅山”指的是茅山观,在今南京市南郊钟山南麓。“林昏”指树林昏暗,天色已晚。“阑月”指月亮已经西沉。②颔联“解鞍扣道关,一榻假清敞”:诗人下马,来到茅山观的门前叩门,诗人放下鞍子,来到茅山观的门前叩门,进入茅山观,茅山观门前有片开阔地,可以席地而坐。③颈联“树古虬影蟠,风回玉声响”:诗人站在茅山观的门前,看到茂密的树林里长着许多老树,树影婆娑,树枝盘旋,仿佛是盘龙。“虬”指龙的细腰,形容树身弯曲盘旋的样子。④尾联“缅惟故山云,无由谢尘想”:诗人遥想自己离开故乡后,远离家乡,在异乡飘泊。他怀念故乡的云景,却无法报答世间万物的恩情。最后两句写诗人思念故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间万物的感恩之情。⑤译文:我手拉缰绳站立在茅山南面,天色已晚月亮挂在树林上空;放下马鞍走进茅山观,茅山观前一片宽敞的地方;树木苍翠枝条盘曲如同蛟龙,清风拂动发出如玉般的响声;我在茅山观前徘徊不能入睡,孤独的心情只有自己能够体会;遥想故乡云雾缭绕的景象,无法报答世间万物。⑥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茅山观的情景。诗人夜宿茅山观,站在茅山观的前方,举杯邀明月共饮。他下马来到茅山观的门前叩门,进入茅山观,茅山观门前有一片开阔地,可以席地而坐。他站在茅山观的门前,看到茂密的树林里长着许多老树,树影婆娑,枝条盘曲犹如蛟龙。他感受到清风拂动发出的如玉般的响声。他在茅山观前徘徊不能入睡,孤独的心情只有自己能够体会。他远想自己离开故乡后,远离家乡,在异乡飘泊。他怀念故乡的云景,却无法报答世间万物的恩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