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此台前竹,令我动遐悲。
先人夙所爱,亭搆泽水湄。
亭存亲已逝,风业犹猗猗。
更有枝上乌,哀念堂北慈。
得禄不逮养,鼎茵亦奚为。

【注释】

①台:指亭子。

②遐悲:远别的悲哀。

③先人:对死去的亲人的尊称,这里指作者的祖先。

④泽水湄:泽是地名,水是泽水,即今江苏沛县境内。

⑤亭存:亭还在。

⑥风业:风度和功业。猗猗:茂盛的样子。

⑦堂北慈:指作者的祖父或父亲在北堂。堂,正房;慈,慈亲。

⑧得禄不逮养:得到俸禄却不及奉养双亲(一说“得禄”指“获得功名”,而“未逮养”意为未能奉养双亲),暗指功名不能兼养父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先人的追忆与怀念之情,以及对功名利禄与孝道之间的矛盾心态。

一、二句“睇此台前竹,令我动遐悲。”诗人看着面前的竹子,心中不由得涌起了深深的哀愁。这里的竹,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

接下来“先人夙所爱,亭构建泽水湄。”这句表明了诗人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起自己的祖先曾经喜爱这座亭子,并在此建造过。这不禁让他想起了自己与先人的渊源关系,以及自己在家族中的传承责任。

第三句“亭存亲已逝,风业犹猗猗。”诗人感叹着先人虽然已经离世,但家族的风范和业绩依然延续下来,如同茂盛的竹林一样。这里的“风业”不仅指先人的业绩和风范,还暗示了家族的荣誉和声望。

接下来的“更有枝上乌,哀念堂北慈。”诗人则转向了对先人的思念之情。他看到枝头停落的乌鸦,不禁想起家中年迈慈祥的祖父或父亲,他们在北方的堂屋中安详地度过余生。这里的乌鸦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也反映了诗人对先人离世的哀伤之情。

最后一句“得禄不逮养,鼎茵亦奚为?”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获得了俸禄,但却没有机会奉养双亲,这样的生活有何意义呢?这里的“鼎茵”指的是富贵人家的豪华生活,而“奚为”则是询问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先人的回忆和对功名利禄与孝道之间矛盾心理的表达,展现了其对家族传承和亲情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