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天巨浸浴初阳,万籁无声广漠乡。
已便舟航通职贡,兼同河洛献祯祥。
芳洲雁侣随来去,远浦渔歌任抑扬。
八节均调驯海若,风幡不必树东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锡的作品。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东海波恬
稽天巨浸浴初阳,万籁无声广漠乡。
已便舟航通职贡,兼同河洛献祯祥。
芳洲雁侣随来去,远浦渔歌任抑扬。
八节均调驯海若,风幡不必树东方。
注释:大海在天空中广阔无垠地沐浴着初升的太阳,所有的声响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片寂静的空旷之地。已经方便舟船航行到各地去进行贸易或朝贡了,同时也把吉祥的征兆带到河洛地区,为那里的人们带来福气。芳洲上雁鸟随波逐流,来去自如;而远处的海面上渔夫放歌高唱,歌声随风飘扬。四季的气候都很适宜航海航行,海神会按照规律调节海洋的潮汐,使船只能够顺利航行。风向的变化不会干扰海上航行的方向,因此并不需要树立一根东方的旗帜作为方向标识。
赏析:这首诗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东海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诗人以东海为中心,描绘了东海的浩瀚、宁静、美丽以及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诗中既有对大海宏伟壮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类与大海和谐相处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